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铁(Fe)含量测定:检测果酱中Fe元素的总量,评估营养贡献或潜在过量风险;测量范围0.1~100mg/kg,检出限0.05mg/kg,相对标准偏差≤5%。
锌(Zn)含量测定:定量分析果酱中Zn元素的总含量,反映产品的锌营养水平;测量范围0.05~50mg/kg,检出限0.02mg/kg,相对标准偏差≤4%。
铁形态分析:区分果酱中Fe的存在形态(游离态、结合态),评估其生物可利用性;采用连续提取法,提取剂包括水、乙醇、盐酸,各形态回收率≥85%。
锌生物有效性评估:通过模拟人体消化环境(胃蛋白酶-盐酸溶液、胰蛋白酶-胆汁溶液),测定可溶态Zn的比例;模拟消化液pH值分别为2.0(胃)、7.5(肠),孵育时间各2小时。
重金属干扰测定:检测果酱中Pb、Cd、Cu等重金属对Fe、Zn检测的干扰程度,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干扰元素浓度范围0.01~10mg/kg,校正系数≤1.05。
基质效应校正:评估果酱中的糖、果胶、有机酸等基质成分对Fe、Zn检测的影响,采用标准加入法消除基质效应;标准加入点设置为0、1、2、5倍样品浓度,线性相关系数≥0.999。
痕量铁回收实验:向空白果酱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Fe标准溶液,测定回收率,验证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加标浓度为0.1、1、10mg/kg,回收率范围85%~115%。
痕量锌稳定性测试:监测果酱存储过程中(如常温、冷藏)Zn含量的变化,评估产品保质期内的营养稳定性;存储时间0~6个月,检测间隔1个月,含量变化率≤10%。
铁锌比值分析:计算果酱中Fe与Zn的含量比值,评估营养均衡性(如婴幼儿食品中Fe/Zn比值建议为1:1~2:1);比值范围0.5~3.0,结果需符合目标人群的营养需求。
有机锌含量测定:检测果酱中有机锌(如螯合锌、蛋白结合锌)的比例,评估其生物利用度;采用透析法分离有机态与无机态锌,有机锌回收率≥90%。
水果果酱:包括草莓果酱、蓝莓果酱、苹果果酱、桃子果酱等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的果酱产品,检测其Fe、Zn含量及营养品质。
蔬菜果酱:如番茄果酱、胡萝卜果酱、南瓜果酱等蔬菜类果酱,评估其Fe、Zn微量元素的贡献及食品安全状况。
复合果酱:水果与蔬菜混合制成的果酱(如草莓番茄果酱、苹果胡萝卜果酱),检测其中Fe、Zn的协同或拮抗作用。
低糖/无糖果酱:添加代糖(如木糖醇、赤藓糖醇)的果酱产品,关注其Fe、Zn含量是否符合无糖食品的营养要求。
婴幼儿专用果酱:针对0~3岁婴幼儿设计的果酱(如果泥果酱、低敏果酱),严格检测Fe、Zn含量及重金属干扰,确保符合婴幼儿食品标准。
出口果酱:销往欧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果酱产品,需符合目标市场的Fe、Zn限量标准(如欧盟EC1925/2006、美国FDA21CFR101)。
家庭自制果酱:个人或小批量生产的果酱,检测其Fe、Zn含量及是否存在重金属污染,保障家庭食用安全。
果泥果酱:质地较稀、含果泥的果酱产品(如香蕉果泥果酱、梨果泥果酱),检测其Fe、Zn的生物有效性及基质效应。
功能性果酱:添加营养强化剂(如Fe、Zn补充剂)的果酱产品,验证其强化效果及合规性(如GB14880-2012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传统工艺果酱:采用熬煮、浓缩等传统工艺制作的果酱,评估工艺对Fe、Zn含量的影响(如高温熬煮是否导致Fe流失)。
GB/T5009.90-2016食品中铁的测定:规定了食品中Fe元素的测定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适用于果酱中Fe含量的测定。
GB/T5009.14-2017食品中锌的测定:规范了食品中Zn元素的检测方法,包括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适用于果酱样品。
ISO11814:2008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国际标准,规定了采用ICP-OES测定食品中多种微量元素(包括Fe、Zn)的方法,适用于果酱的多元素分析。
ASTMD3561-11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含量: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描述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材料中金属元素的方法,适用于果酱中Fe、Zn的痕量分析。
GB28050-2011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国家标准,规定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的标注要求,包括Fe、Z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声称(如“富含铁”“锌来源”)。
ISO8294:2000食品中矿物质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国际标准,规定了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矿物质(包括Fe、Zn)的方法,适用于果酱的常规检测。
GB/T23374-2009食品中重金属限量铅、镉、铬、砷、汞的测定: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重金属的限量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果酱中重金属对Fe、Zn检测的干扰。
ASTME1613-1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痕量元素:美国标准,描述了用ICP-MS测定痕量元素的方法,适用于果酱中Fe、Zn的超痕量分析。
GB/T19630-2011有机食品果酱:国家标准,规定了有机果酱的生产要求及检测方法,包括Fe、Zn等微量元素的限量及来源要求。
ISO21424:2018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微波消解前处理方法:国际标准,规定了食品样品的微波消解前处理方法,适用于果酱中Fe、Zn检测的样品制备。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经典的微量元素检测仪器,用于果酱中Fe、Zn元素的定量分析;通过将样品原子化,测量其对Fe(248.3nm)、Zn(213.9nm)特征光谱的吸收,实现痕量分析,测量范围0.01~100mg/kg,检出限0.005mg/kg。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多元素同时分析仪器,适用于果酱中Fe、Zn及其他微量元素(如Cu、Mn)的快速测定;利用等离子体(温度约10000K)激发样品中的元素,发射特征光谱,通过光谱强度定量,具有高灵敏度(检出限0.001mg/kg)、宽线性范围(0.001~1000mg/kg)及多元素同时测定的优势。
微波消解仪:样品前处理设备,用于分解果酱中的有机基质;通过微波加热(功率0~1000W)和高压(0~10MPa),将果酱中的糖、果胶、有机酸等有机成分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Fe、Zn等无机元素,便于后续AAS或ICP-OES检测,消解时间30~60分钟,样品回收率≥95%。
原子荧光光谱仪(AFS):针对易挥发元素的痕量分析仪器,可用于果酱中Zn的辅助测定;利用Zn原子在激发光源(如空心阴极灯)照射下发射的荧光信号,通过荧光强度定量,具有高选择性(避免其他元素干扰)和高灵敏度(检出限0.002mg/kg),适用于低浓度Zn样品的检测。
电子天平:精密称量设备,用于果酱样品的准确称量;采用电磁力平衡原理,感量0.1mg,确保样品量的准确性(如称取1.0000g样品用于消解),为后续检测提供可靠的质量基础,称量范围0~200g,重复性误差≤0.01mg。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超痕量元素检测仪器,用于果酱中Fe、Zn的高灵敏度分析;通过等离子体将样品离子化,利用质谱仪分离不同质荷比的离子(如Fe+、Zn+),测量其信号强度定量,检出限可达0.0001mg/kg,适用于需要超痕量检测的场合(如婴幼儿果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辅助检测仪器,用于果酱中Fe、Zn的比色分析;通过测量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如Fe的邻菲啰啉显色法,波长510nm;Zn的双硫腙显色法,波长535nm),实现定量,适用于基层实验室的常规检测,测量范围0.1~10mg/kg,相对标准偏差≤5%。
离心机:样品预处理设备,用于分离果酱中的固体颗粒;通过高速旋转(转速0~10000rpm)产生的离心力,将果酱中的果粒、沉淀与酱体分离,获取澄清的样品溶液,便于后续检测,离心时间5~10分钟,分离效率≥90%。
pH计:用于调节果酱样品消解液的pH值;通过玻璃电极测量溶液的pH值(范围0~14),确保消解液的酸度符合检测要求(如AAS检测中Fe需要在酸性条件下测定),精度±0.01pH,重复性±0.02pH。
移液枪:用于准确移取果酱样品或试剂;采用活塞式设计,移液体积范围1~1000μL,精度≤1%,确保样品量或试剂量的准确性,避免误差传递,适用于微量样品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