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铜含量测定:检测样品中铜的质量百分比,范围0.01%至50%。
铋含量测定:测定样品中铋的质量分数,检测限0.005μg/g。
总金属含量分析:量化样品中所有金属元素总和,精度±2%。
杂质元素检测:识别铅、镉等有害元素,浓度范围0.1ppm至10ppm。
溶解浓度测试:样品溶解后金属离子浓度测定,分辨率0.1mg/L。
快速筛查指标:初步定性检测铜铋存在性的快速参数,响应时间小于5分钟。
校准曲线验证:确保检测方法准确性,线性相关系数≥0.995。
回收率测试:评估方法可靠性,目标回收率90%至110%。
检测限评估:确定最小可检测浓度,铜铋检测限均≤0.01ppm。
精密度分析:重复测试变异系数CV≤5%。
准确性验证:与标准参考值偏差绝对值≤3%。
选择性测试:区分铜铋与其他元素的特异性能力,干扰系数低于0.1。
稳定性监测:样品储存期间金属含量变化率,稳定性指标≤2%/24h。
干扰元素分析:识别铁、锌等潜在干扰元素,浓度影响阈值10ppm。
铜合金材料:黄铜、青铜等合金的金属成分检测。
铋基合金:低熔点合金如伍德合金的成分分析。
电子元器件:焊料、端子触点的重金属含量评估。
化工催化剂:含铜或铋的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测定。
矿产样品:矿石、精矿的金属品位快速筛查。
废水样品:工业废水中铜铋污染物的监测。
土壤样品:环境污染物重金属含量的检测。
食品包装材料:金属迁移潜在风险的评估。
医药产品:含铋抗酸剂的活性成分分析。
化妆品:铋基色素的含量控制。
环境空气粉尘:大气颗粒物重金属污染检测。
金属镀层:表面处理层铜铋厚度的定量。
电池材料:电极中金属元素的组成测定。
陶瓷制品:釉料中铜铋掺杂的检测。
依据ASTM E53-2019测定铜含量。
ISO 11885:2007水质中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
GB/T 223.31-2008钢铁及合金化学分析方法铜含量的测定。
GB/T 12690.2-2002稀土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分析方法铋量的测定。
ISO 17294-2:2016水质中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
ASTM D1976-2019水中金属含量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GB/T 20127.3-2006钢铁及合金痕量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ISO 15586:2003水质中金属测定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39145-2020有色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分析规范。
ASTM E3061-2017金属合金中铋含量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单元素定量分析,在本检测中测定铜和铋的特定浓度。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检测铜、铋及其他元素含量。
X射线荧光光谱仪:提供非破坏性快速筛查,用于现场铜铋含量的定性或半定量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于比色法测量金属离子浓度,适用于铜铋的快速比色检测。
快速检测试剂盒:便携式工具进行初步定性分析,用于铜铋存在性的即时判断。
电化学分析仪:通过伏安法测定重金属离子浓度,检测铜铋的氧化还原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