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基因敲除鼠痛敏表型筛查检测

基因敲除鼠痛敏表型筛查检测

本文描述基因敲除鼠痛敏表型筛查检测的专业流程,涵盖行为学测试、分子标记分析等关键环节。检测要点包括痛阈值测定精度、炎症反应评估及基因表达验证,确保结果可重复性和科学性,适用于神经痛机制研究。.

检测项目

热板试验:测量小鼠热刺激潜伏期,温度设定52±0.5°C,记录抬脚时间阈值0.5-30秒,精度0.1秒

尾巴闪避试验:评估尾部热反应,热源温度50°C,反应时间范围50-500毫秒,灵敏度±1%

Von Frey纤维试验:测定机械性痛阈值,纤维丝力值0.008-300g,递增步长0.5g,记录抬脚或缩回行为

福尔马林试验:观察炎症性疼痛,注射浓度5%福尔马林,行为评分系统0(无反应)至3分(强烈舔舐),观察期60分钟

冷板试验:检测冷敏感性,温度范围0-10°C,潜伏期记录10-300秒,分辨率±0.5秒

旋转棒试验:评估运动协调性,转速5-40rpm,跌落时间记录0-600秒,作为痛敏行为对照

自发性疼痛行为评分:量化舔舐或抬脚行为,频率记录0-100次/分钟,持续时间0-120秒,评分标准基于行为强度

神经炎症标记物ELISA:检测血清IL-6水平,灵敏度1pg/mL,线性范围1-1000pg/mL,CV<5%

qPCR基因表达分析:测定TRPV1基因表达,相对定量使用2-ΔΔCt方法,扩增效率90-110%,重复三次

脊髓免疫组化:分析c-Fos神经元活化,切片厚度20μm,抗体稀释1:200,阳性细胞计数范围0-500/切片

检测范围

神经痛基因机制研究:探索特定基因敲除对痛敏通路的影响,用于基础科学验证

镇痛药物筛选平台:评估新化合物在模型中的疗效,支持药理学开发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模拟神经损伤诱导的痛敏,如坐骨神经结扎

炎症性关节炎疼痛:研究类风湿关节炎机制,注射CFA诱导炎症

疼痛遗传易感性分析:探究基因变异与痛阈值相关性,用于遗传学研究

行为神经科学实验:结合痛行为与神经活动记录,解析中枢机制

基础痛阈值测定:提供标准化参数,用于模型验证

神经发育疼痛研究:幼年动物痛敏变化分析,涉及发育阶段

疼痛缓解基因疗法测试:评估靶向基因编辑的止痛效果

疼痛信号传导通路解析:分子机制如离子通道功能研究

检测标准

ISO 10993-11:生物相容性测试指南,疼痛刺激评估标准

GB/T 16886-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疼痛相关试验规范

ASTM F2504:动物模型中痛行为评定标准方法

NIH动物福利指南:疼痛和distress管理要求

GB/T 27416:实验动物质量控制通则,行为测试部分

检测仪器

热板测试仪:恒温控制精度±0.5°C,用于热刺激潜伏期测定,支持自动计时

Von Frey纤维套件:包含尼龙丝阵列,力值范围0.008-300g,用于机械痛阈值测量,应用力递增

行为视频分析系统:高清摄像头与软件追踪,自动识别痛行为如舔舐,帧率60fps

多功能酶标仪:波长范围200-1000nm,用于ELISA检测炎症标记物,吸光度精度±0.005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温度梯度控制±0.1°C,进行基因表达定量,支持多通道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