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银柴胡检测

银柴胡检测

银柴胡检测聚焦药材质量安全,通过专业分析手段评估其有效成分含量、农残及重金属污染状况等核心指标。检测涵盖性状鉴别、灰分测定、薄层色谱定性等项目,严格遵循《中国药典》标准体系,确保药材符合药用要求。.

检测项目

性状鉴别:通过形态、色泽、断面特征鉴定真伪,执行标准《中国药典》通则0212。

水分测定:采用烘干法(105℃),限量≤13.0%,依据《中国药典》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马弗炉550℃灼烧测定,限量≤8.0%,执行《中国药典》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10%盐酸处理过滤后检测,限量≤3.0%,标准《中国药典》通则2302。

重金属检测:原子吸收法测铅/镉/砷/汞,限值分别≤5/1/2/0.2mg/kg,依据GB 5009.74-2014。

农残筛查:GC-MS/MS检测六六六、DDT等33项,限量≤0.2mg/kg,参照GB 2763-2021。

黄酮类含量:HPLC法检测芦丁/槲皮素,波长360nm,要求≥0.8mg/g,执行《中国药典》银柴胡项。

皂苷类检测:UV分光光度法测总皂苷,对照品为齐墩果酸,含量≥2.0%。

薄层色谱:硅胶G板分离特征斑点,展开剂为氯仿-甲醇-水(7:3:1),鉴别柴胡皂苷a/d。

微生物限度:需氧菌≤10⁴CFU/g,霉菌≤10²CFU/g,执行《中国药典》通则1107。

二氧化硫残留:蒸馏滴定法测定,限量≤150mg/kg,依据《中国药典》通则2331。

浸出物测定:水溶性浸出物≥20.0%,醇溶性浸出物≥12.0%,标准《中国药典》通则2201。

检测范围

中药材原料:银柴胡饮片、原药材的质量验收,确保性状与药典规定一致。

中药配方颗粒:提取物中有效成分转移率验证,检测溶剂残留及分散均匀性。

中成药制剂:含银柴胡的丸剂、胶囊等产品中指标成分含量稳定性监控。

保健食品:功能性产品中银柴胡添加量合规性及非法添加筛查。

进出口药材:依据进口国标准进行农残、重金属及物种鉴定专项检测。

种植基地土壤:检测种植区重金属铅/砷/镉含量,执行GB 15618-2018标准。

炮制加工品:验证蜜炙、醋炙等工艺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仓储样品:监测不同温湿度条件下霉变及成分降解情况。

临床用药材:医院制剂室原料入厂质量复核,防止伪品混用。

科研样本: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多批次成分对比分析。

包装材料:直接接触药材的包装物溶出物安全性测试。

萃取溶剂残留:检测乙醇、正己烷等工艺溶剂的残留限量。

检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银柴胡性状、鉴别、含量等核心指标。

GB 5009.11-2014: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GB 5009.12-2017:食品中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GB/T 5009.15-2014:食品中镉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ISO 1833-19:纺织品农药残留量测定标准(适用于药材包材检测)。

GB/T 30957-2014:中药中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方法。

JP XVII:日本药局方重金属及灰分检测方法参照。

EP 10.0:欧洲药典微生物限度检验规范。

GB/T 26792-2019:高效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含量测定设备校准)。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9版:薄层色谱及显微鉴别操作细则。

GB 4789.2-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T 604-2002: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配备DAD检测器,分离测定黄酮类、皂苷单体含量,定量精度RSD≤1.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MS):筛查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等农残,检出限0.01mg/kg。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石墨炉法检测铅/镉,火焰法测铜/锌,灵敏度达ppb级。

微波消解仪:密闭加压消解样品,保障重金属检测前处理完全度,温度控制精度±1℃。

紫外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900nm,用于总皂苷、总黄酮等大类成分快速定量。

薄层色谱扫描仪:斑点原位定量分析,分辨率10μm,支持柴胡皂苷特征峰识别。

智能崩解仪:模拟肠胃环境检测制剂溶出度,时间控制精度±5秒。

微生物限度检测系统:集菌培养与菌落计数一体化,符合GMP洁净要求。

马弗炉:灰分测定专用,控温范围0-1000℃,恒温误差±10℃。

超纯水系统:提供18.2MΩ·cm实验用水,确保试剂空白无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