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中药颗粒剂检测

中药颗粒剂检测

中药颗粒剂检测是确保药品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环节,涵盖活性成分、污染物及物理特性等核心指标。专业检测需依据药典标准,通过精密仪器对微生物限度、重金属残留、溶出度等关键参数进行量化分析,保障制剂的有效性与稳定性。.

检测项目

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如丹参酮ⅡA≥5mg/g,误差范围±0.5%。

水分检测:依据干燥失重法控制颗粒含水量,标准范围3.0%~7.0%,精度±0.1%。

溶化性测试:观察颗粒在80℃水中的溶解状态,要求完全溶散时间≤5分钟,无焦屑残留。

重金属检测: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5ppm)、镉(≤0.3ppm)、砷(≤2ppm)等限量指标。

农药残留: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六六六(≤0.1mg/kg)、滴滴涕(≤0.1mg/kg)等33种农残。

微生物限度:需氧菌总数≤1000CFU/g,霉菌酵母菌≤100CFU/g,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净化-荧光法检测B1(≤5μg/kg)、总量(≤10μg/kg)。

粒度分布:激光衍射法测定颗粒粒径,要求80%颗粒通过80目筛(≤180μm)。

堆密度测定:量筒法检测松密度0.30~0.50g/cm³,振实密度0.40~0.65g/cm³。

溶出度试验:桨法测定45分钟溶出率≥75%,介质pH1.2/4.5/6.8缓冲液。

检测范围

单方颗粒剂:如板蓝根颗粒,检测靛玉红含量及微生物控制。

复方制剂:如感冒清热颗粒,需验证多组分协同含量及相互作用。

含挥发性成分颗粒:如薄荷颗粒,重点检测挥发油包合率及稳定性。

糖型颗粒:含蔗糖辅料制剂,需检测还原糖比例及水分活度。

无糖型颗粒:以木糖醇为赋形剂,控制糖醇类残留及吸湿性。

中药配方颗粒:单味药材提取物,按基准汤剂特征图谱进行一致性评价。

儿科专用颗粒:强化重金属及农残检测,限量标准严于成人制剂20%。

外用颗粒剂:如足浴颗粒,增加皮肤刺激性及透皮吸收率测试。

肠溶颗粒:验证pH6.8介质中肠溶包衣完整性及释放度。

冻干型颗粒:检测复溶时间及冷冻干燥过程活性成分保留率。

检测标准

中国药典2020版四部通则0104颗粒剂专项检测规范

GB/T 31773-2015中药颗粒剂均匀性测定方法

ISO 21703:2019植物源固体制剂微生物控制指南

GB 5009.268-2016食品中多元素分析的原子吸收法

ISO 20483:2013谷物及制品氮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

ICH Q3D(R1)元素杂质限度指导原则

GB/T 35825-2018中药农药残留量测定标准

USP<1094>胶囊与固体颗粒溶出度测试通则

EP 10.4 2.9.40颗粒流动性测定标准

JP XVII 颗粒剂溶化性试验法

检测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搭载C18色谱柱及DAD检测器,分离测定皂苷类、黄酮类等热敏性成分。

原子吸收光谱仪:配备石墨炉原子化器,检出限达ppb级,精准分析铜、汞等重金属残留。

激光粒度分析仪:采用米氏散射原理,0.1~1000μm粒径分布检测,支持干湿法分散。

全自动溶出度试验仪:八通道同步测试,满足篮法/桨法需求,温度控制精度±0.1℃。

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基于ATP生物荧光法,30分钟内完成菌落总数定量筛查。

近红外光谱仪:无损检测颗粒水分及含量,建模波长范围780~2500nm。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多农残同步分析,检出限0.01μg/kg。

扫描电子显微镜:20万倍放大观察颗粒表面形态及包衣完整性。

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玻璃化转变温度,评估颗粒储存稳定性。

智能崩解仪:模拟胃肠环境,实时监测pH梯度变化下的溶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