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半数致死量测定(LD50):采用序贯法或固定剂量法计算导致50%动物死亡的剂量阈值,精度要求±5%置信区间
最大耐受量测试(MTD):通过剂量递增实验确定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高给药浓度,记录体重变化阈值±15%
神经毒性反应观察:系统记录给药后48小时内震颤、强直性痉挛等中枢神经症状,按WHO分级标准量化评估
心血管功能监测:采用无创血压仪持续采集心率(范围200-600bpm)和心电图QT间期(精度±2ms)
呼吸系统评估:全身体积描记法测定呼吸频率(基线值40-110次/分)和潮气量(误差≤0.1mL)
肝肾毒性指标分析: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ALT(灵敏度5U/L)、AST(检测限3U/L)及BUN(线性范围2-100mg/dL)
血液学参数检测:五分类血球仪分析白细胞计数(精度±0.1×10⁹/L)和血小板聚集率(±5%误差)
消化道损伤评估:解剖检查胃黏膜溃疡指数(0-4级)及肠绒毛完整度(显微测量精度1μm)
体温调节功能测试:植入式探针监测核心体温波动(量程30-42℃±0.1℃)
免疫毒性筛查: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淋巴细胞比值(分辨率0.01)和NK细胞活性(CV值≤8%)
眼刺激反应评分:裂隙灯检查角膜混浊度(ISO分级0-4)及虹膜充血面积百分比
皮肤过敏性评价:Magnusson-Kligman法测定致敏率(分级标准1-5级)
生殖系统毒性初筛:睾丸/卵巢组织病理切片分析生精细胞凋亡率(计数误差±2%)
化学合成原料药:包括小分子化合物及其中间体的初始毒理学筛查
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类药物免疫原性相关急性反应评估
中药注射剂:植物提取物致热原及类过敏反应检测
纳米药物载体:量子点、脂质体等纳米材料的组织蓄积毒性研究
透皮给药制剂:贴剂、凝胶的皮肤刺激性与全身吸收毒性测试
吸入型药物:气雾剂、干粉吸入剂的呼吸系统急性损伤评价
儿科用药:基于幼龄动物的发育阶段特异性毒性实验
造影剂:碘化/钆基造影剂心血管系统急性不良反应监测
基因治疗载体:病毒载体的肝脾靶向毒性及细胞因子风暴风险分析
医疗器械浸提液:导管、植入物溶出物质的全身毒性测试
农药医药交叉产品:杀虫剂、除草剂的意外摄入毒性分级
放射性药物:同位素标记化合物的急性辐射损伤评估
化妆品功效成分:美白剂、防腐剂的皮肤系统毒性阈值测定
OECD 423:固定剂量法毒性测试规程(2022修订版)
OECD 425:上下法急性毒性试验统计程序
ISO 10993-11:医疗器械全身毒性评价标准
GB/T 16886.11-202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
ICH S4:啮齿类动物单剂量毒性研究指南
USP 〈88〉:美国药典体内生物反应测试规范
GB 15193.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EP 2.6.9:欧洲药典异常毒性检测方法
JP 6.01:日本药局方急性毒性试验通则
FDA Redbook II:食品添加剂毒性测试指南
ASTM F1439:材料浸提液急性系统毒性评估标准
无创生理遥测系统:植入式传感器连续72小时监测清醒动物心电(采样率1kHz)和呼吸波形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集成离心与比色模块,每小时处理200样本检测16项肝肾功能指标
数字化病理切片扫描仪:40倍光学放大下自动识别组织病变区域,定位精度±5μm
代谢笼监测系统:精确计量24小时摄食量(分辨率0.1g)和尿液排泄量(误差±50μL)
高内涵活细胞成像系统:实时追踪离体器官毒性反应,空间分辨率0.45μm/pixel
血气分析仪:微升级采血样本快速检测pH值(精度±0.01)和血氧饱和度(±1%)
脑立体定位注射仪:三维定位精度±10μm实现特定脑区药物递送
红外热成像仪:非接触式体表温度测绘,温差灵敏度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