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急性毒性试验:评估单次剂量暴露下的毒性效应,LD50值范围0.1~5000mg/kg,观测周期14天。
亚慢性毒性试验:检测90天重复给药的影响,包括器官重量变化±10%,生化指标ALT/AST波动范围5~100U/L。
遗传毒性试验:分析染色体畸变风险,Ames试验回复突变率≤10%,微核试验阳性率控制0.5%以内。
生殖毒性试验:评估生殖系统影响,交配率下降阈值≤20%,胚胎存活率测量精度±2%.
发育毒性试验:研究胚胎-胎儿发育异常,畸形发生率统计精度0.1%,胎仔体重变化范围±15g.
免疫毒性试验:检测免疫细胞活性变化,淋巴细胞增殖率差异±5%,抗体滴度测量范围1:10~1:1000.
神经毒性试验:评估行为学改变,运动协调测试误差率≤3%,脑组织病理学评分系统0~4级。
生物利用度试验:测定成分吸收效率,血药浓度Cmax精度±0.1μg/mL,AUC值范围1~1000h·μg/mL.
药代动力学试验:分析代谢动力学参数,半衰期T1/2测量误差±5%,清除率CL波动0.1~100mL/min/kg.
致癌性试验:长期暴露评估肿瘤发生率,肿瘤潜伏期监测精度±1周,组织病理学分级I~IV.
皮肤刺激性试验:检测局部接触反应,红斑评分0~4分,水肿指数变化范围0%~100%.
眼刺激性试验:评估眼部暴露影响,角膜浑浊度分级0~3,虹膜炎发生率控制≤5%.
维生素补充剂:涵盖维生素A、B、C、D、E等类型,评估安全性与生物利用度。
矿物质保健品:包括钙、铁、锌、硒补充剂,检测矿物质吸收效率及毒性阈值。
中药提取物保健品:人参、黄芪、枸杞等植物提取物,验证功效成分稳定性。
蛋白类保健品:乳清蛋白、大豆蛋白制品,分析消化吸收率及过敏反应。
益生菌制品:双歧杆菌、乳酸菌等菌株,测定肠道定植能力与免疫调节作用。
抗氧化剂保健品:辅酶Q10、葡萄籽提取物,评估自由基清除效率及细胞保护效果。
减肥类保健品:藤黄果、绿茶提取物,检测体重控制功效及代谢影响。
运动营养品:肌酸、支链氨基酸,验证肌肉恢复速率及能量代谢变化。
老年保健产品:胶原蛋白、氨基葡萄糖,评估关节功能改善及抗衰老作用。
儿童营养补充剂:DHA、益生元,检测生长发育指标及安全性阈值。
功能性食品:膳食纤维饮料、降糖饼干,分析特定生理功能验证结果。
海洋生物保健品:鱼油、海藻提取物,测定脂肪酸含量及心血管保护效应。
遵循OECD指南423:急性口服毒性试验规范,固定剂量法。
ISO 10993-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部分,系统性毒性测试要求。
GB/T 16886.11: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慢性毒性试验框架。
ASTM F2529:生物材料免疫毒性评估指南,细胞因子检测方法。
GB 15193.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遗传毒性试验,骨髓微核试验规程。
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GB/T 5009.82:食品中维生素测定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
OECD 407:重复剂量28天口服毒性研究指南,器官病理学检查规范。
GB/T 23200.113:农药残留检测标准,迁移至保健品安全性评估。
ISO 17025: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
GB 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重金属及毒素检测依据。
ASTM E2315:体外遗传毒性试验标准,适用于保健品成分筛选。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量血细胞计数及分类,功能为评估免疫毒性及贫血指标。
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酶、脂质及代谢物,功能为监控器官功能损害。
组织病理学显微镜:观察器官切片结构变化,功能为识别组织损伤与肿瘤发生。
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分析基因表达水平,功能为评估遗传毒性及免疫应答。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量活性成分及代谢物,功能为测定生物利用度与药代动力学。
动物行为分析系统:监测运动协调及认知功能,功能为评估神经毒性效应。
酶标仪:检测细胞因子及抗体水平,功能为验证免疫调节作用。
代谢笼系统:收集尿液及粪便样本,功能为分析排泄率及物质平衡。
电子天平:精确称量器官及样本,功能为器官重量比计算,精度0.001g.
恒温培养箱:维持细胞或组织培养条件,功能为支持体外毒性试验,温度控制±0.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