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抑菌率测定:定量测试纺织品对特定菌种(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计算抑菌百分率,通常要求≥70%为有效。
抑菌活性值测定:通过计算处理样品与未处理对照样品的菌落数对数值差,评估抑菌强度,如A值≥2.0表示显著抑菌效果。
长效抑菌性能测试:模拟多次洗涤或使用后,重复进行抑菌率测定,评估产品的耐久性。
防霉等级评定:依据纺织品表面霉菌生长面积及覆盖度,划分0级(无菌生长)至4级(严重生长)防霉等级。
真菌抑制率测试:针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等真菌,测定其孢子萌发抑制率或菌丝生长抑制率。
抑菌圈试验(定性):通过观察样品周围透明抑菌圈直径,初步判定抑菌物质的存在及扩散能力。
微生物挑战试验:将高浓度菌液接种于样品,在特定温湿度下培养,定期检测活菌数变化。
抑菌动力学测试:连续监测不同时间点的菌落数量,绘制生长曲线,计算抑菌速率常数。
抑菌成分溶出性检测:分析纺织品在模拟汗液、洗涤液中溶出的抑菌剂浓度及其时效性。
抗菌谱测试:检测纺织品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的广谱抑制能力。
细菌吸附率测定:量化细菌在纺织品表面的粘附数量,评估材料表面抗细菌定植能力。
抑菌材料均匀性检测:多点取样测试同批次材料不同区域的抑菌率,确保功能分布一致性。
医用纺织品:手术衣、防护服、医用敷料等需具备强效抑菌功能以防止交叉感染。
卫生用品:卫生巾、护垫、纸尿裤等直接接触皮肤产品,要求抑制常见致病菌滋生。
家用纺织品:抑菌床单、毛巾、窗帘等,抑制环境微生物繁殖提升居住卫生水平。
运动休闲服饰:瑜伽服、运动内衣等易积汗产品,需控制汗湿环境下微生物过度繁殖。
婴童纺织品:尿布、睡袋、口水巾等,针对婴幼儿敏感皮肤提供抑菌保护屏障。
功能性面料:含银离子、季铵盐、壳聚糖等抑菌剂的机织布、针织布、无纺布基材。
产业用纺织品:过滤材料、汽车内饰、抗菌地毯等,抑制特定环境微生物污染。
鞋袜类制品:运动袜、鞋内衬等,重点检测对脚部常见真菌(如红色毛癣菌)的抑制率。
防护装备:抗菌手套、口罩内层材料等,增强基础防护功能的抑菌附加性能。
家居填充物:抗菌棉絮、记忆棉枕芯等,防止内部微生物滋生导致过敏源累积。
涂层/整理剂:评估施加于纺织品表面的抗菌涂层、浸渍液或后整理剂的实际功效。
纳米抑菌材料:含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等成分的功能性纤维及复合材料。
ISO 20743:2021 纺织品 抗菌整理产品的抗菌活性测定(定量琼脂平板法)
AATCC 100-2019 纺织品材料抗菌整理的评估(菌液吸收法)
GB/T 20944.3-2008 纺织品 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
JIS L 1902:2015 纺织品抗菌性能试验方法(含吸收法与转印法)
ISO 20645:2004 纺织品 抗菌活性的测定 琼脂扩散法(定性初筛)
GB/T 31713-2015 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含溶出物检测规范)
AATCC 30-2019 纺织品抗真菌性能评估(抑制霉菌生长试验)
ISO 22196:2011 塑料制品表面抗菌活性测定(适用于涂层纺织品)
GB/T 21551.2-2010 抗菌效果检测 第2部分:溶出性抑菌效力
ASTM E2149-2020 抗菌剂动态接触条件下抑菌活性测定(振荡法)
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行业标准(含抑菌率分级要求)
EN 14119:2003 纺织品防霉性能测试(霉菌生长抑制评估)
恒温恒湿培养箱:提供标准测试环境(如37±1℃,RH>90%),确保微生物培养条件一致性,型号需满足±0.5℃控温精度。
生物安全柜(二级):提供无菌操作环境,保障检测人员安全,配置HEPA过滤器确保操作区洁净度达ISO 5级。
全自动菌落计数仪:精准统计琼脂平板菌落数量,误差≤3%,具备图像识别及自动标记功能。
振荡培养箱:执行振荡法测试(如GB/T 20944.3),振幅50mm,频率150rpm,温控范围20-6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菌液浓度(OD600值),检测限0.001Abs,用于菌悬液标准化制备。
高压蒸汽灭菌器:确保培养基、稀释液及实验器具无菌状态,灭菌温度121℃,压力0.1MPa。
微生物薄膜过滤系统:配合0.45μm滤膜,用于抑菌成分溶出液的除菌处理。
精密电子天平:称量样品及培养基,精度0.0001g,满足ISO 20743标准取样量要求。
pH计:校准培养基及缓冲液pH值(如7.0±0.2),分辨率0.01pH,保障微生物生长环境稳定。
低温保存箱:-80℃超低温存储标准菌种,温度波动±2℃,确保菌种活性及检测溯源性。
全自动稀释分配器:执行菌液梯度稀释(10⁴-10⁷CFU/mL),分配误差≤1%,提高检测效率。
干热灭菌烘箱:处理金属器械及玻璃器皿,工作温度180-200℃,消除热原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