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植物抗病性遗传分析试验

植物抗病性遗传分析试验

植物抗病性遗传分析试验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解析植物抗病基因结构与功能,核心检测包括基因定位、表达谱分析、抗病表型鉴定及病原互作研究。试验需严格遵循遗传分离规律,结合病理学评价体系,确保抗性性状遗传稳定性与表达准确性。.

检测项目

抗病基因定位分析:采用SSR/SNP标记进行连锁图谱构建,定位精度≤5cM

病原侵染响应检测:定量接种病原孢子(浓度1×10⁵ CFU/mL),记录病斑扩展速率

病程相关蛋白表达:ELISA法测定PR-1、β-1,3-葡聚糖酶活性,灵敏度0.1ng/mL

抗性基因表达定量:RT-qPCR检测防御基因表达量,Ct值误差±0.5

抗病性状遗传力计算:基于F₂分离群体,采用REML算法计算广义遗传力h²≥0.85

过敏性反应观察:显微记录细胞坏死面积占比,分辨率1μm²/像素

水杨酸信号通路分析:HPLC测定内源SA含量,检测限0.01μmol/g FW

抗病相关代谢物检测:LC-MS/MS定性黄酮类、生物碱等次生代谢物,质量精度±3ppm

表观遗传修饰检测:Bisulfite测序分析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覆盖深度30X

转基因株系验证:Southern杂交确认T-DNA插入拷贝数,探针标记效率≥95%

抗性持久性评价:连续三代接种试验,抗性衰减率≤5%/代

细胞壁强化检测: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木质素单体比例,波数范围4000-400cm⁻¹

检测范围

粮食作物抗病材料: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种质、小麦赤霉病近等基因系

经济作物育种材料: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炭疽病抗性草莓突变体

模式植物研究体系:拟南芥与丁香假单胞菌互作系统

林木抗性资源:杨树溃疡病自然变异群体

药用植物种质:抗根腐病丹参种质资源库

园艺作物新品种:霜霉病抗性葡萄杂交后代

野生近缘种材料:马铃薯晚疫病野生抗源Solanum demissum

病原菌诱导系统: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

突变体库筛选:EMS诱变抗纹枯病玉米群体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大豆抗疫霉根腐病MAS群体

病原效应蛋白研究:卵菌RXLR效应因子靶向基因

检测标准

植物抗病性鉴定技术规范 NY/T 1443.1-2007

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检测 抗病性 GB/T 38576-2020

农作物抗病虫性评价技术规范 GB/T 17980.54-2004

植物病害监测方法 ISO 22030:2005

分子标记实验指南 MIQE Guidelines (Clin Chem 55:4)

植物病原接种操作规范 ASTM D8412-21

基因表达量检测通则 GB/T 30988-2014

植物遗传资源描述规范 FAO/IPGRI MULTI-CROP PASSPORT

病原菌毒性分级标准 EPPO PP 1/135(4)

抗性基因命名规则 Crop Sci 56:1-6

植物表型组学数据采集 ISO 21331:2019

检测仪器

全自动病原接种系统:精密控制接种压力(0.2-0.5MPa)及雾滴粒径(50-100μm)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活体监测H₂O₂爆发位置,扫描深度200μm

高通量SNP分型平台:每日通量>5000样本,call rate≥99.5%

植物表型成像系统:同步获取叶面积病斑占比与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

三代基因测序仪:全长转录本测序,读长≥10kb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代谢物鉴定质量误差<3ppm

冷冻切片成像系统:-25℃条件下完成病原侵染过程组织切片

双分子荧光互补检测装置:活细胞观测蛋白互作,空间分辨率0.1μm

可控环境生长室:光照0-1000μmol/m²/s精确调控,温控误差±0.5℃

微滴数字PCR系统:绝对定量抗病基因拷贝数,灵敏度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