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植物抗病性病原菌抑制试验

植物抗病性病原菌抑制试验

植物抗病性病原菌抑制试验通过标准化方法评估植物材料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能力,核心检测要素包括病原菌浓度控制、接种条件优化、抑菌率计算及病理学观察。本试验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与环境参数监控,确保数据可重复性。.

检测项目

病原菌孢子悬液制备:采用血球计数板校准浓度至1×10⁶ CFU/mL±5%,辅以0.02%吐温80增强分散性

离体叶片接菌试验:在直径9cm培养皿中铺无菌滤纸,接种叶片直径限制10±0.5mm

抑菌圈直径测定:游标卡尺测量精度0.02mm,要求三次重复标准差≤5%

病原菌侵染率统计:显微观察单位面积侵染点数,分辨率不低于400×视野

病斑扩展抑制率:接种后72h测量病斑面积,公式:(对照组面积-处理组面积)/对照组面积×100%

植物防御酶活性检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每分钟△OD470增加0.01为1个活性单位

胴质沉积可视化:0.05%苯胺蓝染色后紫外激发检测,波长365nm

病程相关蛋白定量:采用Bradford法测定PR-1蛋白含量,检测限0.1μg/mL

气孔开度响应:表皮印痕法观测,开度计量单位μm²/气孔

系统抗性诱导验证:二次接菌法测定保护效应持续时间,时控精度±1h

检测范围

粮食作物抗病种质:水稻稻瘟病、小麦赤霉病等抗性资源筛选

园艺植物病原防控:茄科晚疫病、葫芦科白粉病抑制效应评估

林木抗逆性育种:松材线虫、杨树溃疡病生物防治验证

药用植物活性成分:黄芪皂苷、黄芩素等提取物抑菌效力分级

生物农药制剂: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制剂田间防效预检

转基因抗病材料:病原响应启动子活性报告系统验证

植物源抗菌材料:纳米载药系统缓释性能体外模拟

种子处理技术:包衣剂对苗期立枯病的抑制持续性测试

生态防控制剂:拮抗微生物复合菌剂的协同效应分析

采后保鲜技术:柑橘青霉病、葡萄灰霉病抑制方案优化

检测标准

ISO 22030:2005 植物保护-离体叶片病害评价规范

GB/T 17980.54-2004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杀菌剂抗性诱导

ASTM E2562-17 抗微生物涂料表面效力测定方法

EPPO PP 1/135(4) 植物系统抗性定量评估指南

GB/T 3543.5-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病害感染度检测

ISO 16198:2015 植物根系分泌物抑菌能力测试框架

检测仪器

恒温光照培养箱:维持25±0.5℃恒温与12000lux光照强度,模拟植物生长环境

超净工作台:提供ISO 5级无菌环境,保障病原菌操作零污染

全自动酶标仪:搭载405-650nm滤光片,实现96孔板高通量防御酶活性检测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Z轴分辨率0.1μm,三维重构病原菌侵染过程

高通量喷雾接种机:雾滴粒径15±3μm,接种均匀性变异系数≤8%

植物病理成像系统:配备AI病斑识别算法,识别精度达0.01mm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