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表面硬度检测:采用维氏硬度计(HV)或洛氏硬度计(HRC)测量,范围500-900HV或50-65HRC,载荷0.3-10kgf
有效硬化层深度测定:依据碳浓度0.35%界限点,测量精度±0.05mm,最大深度可达3.0mm
全硬化层深度测量:从表面至基体硬度过渡区,误差范围±5%
碳浓度梯度分析:通过电子探针(EPMA)逐层扫描,步进精度1μm,碳含量检测范围0.1-1.2wt%
渗碳层显微组织观察:依据GB/T 13298评定马氏体等级(1-5级),残留奥氏体含量控制<30%
表面碳化物评级:按ISO 2639标准检测碳化物形态(颗粒状/网状),尺寸控制≤5μm
心部硬度检测:基体材料洛氏硬度测试,范围25-45HRC
渗层淬硬性曲线:绘制距表面0.1mm间隔的硬度分布图,数据点≥20组
晶粒度测定:依据ASTM E112标准,渗碳区晶粒度号数8-12级
表面残余应力测试:X射线衍射法检测,深度分辨率0.02mm,压应力范围-200~-800MPa
耐磨性验证:Taber磨损试验,载荷1kg,循环次数≥5000转
弯曲疲劳强度:三点弯曲试验,频率50Hz,循环基数10⁷次
汽车传动齿轮:模数2-12mm齿轮件,要求有效硬化层0.8-1.5mm,表面硬度58-62HRC
轴承滚道组件:GCr15轴承钢制滚子,渗碳层深度0.6-1.0mm,碳化物等级≤2级
石油钻具稳定器:20CrMnTi合金钢部件,全硬化层≥2.5mm,表面耐磨层HV≥750
液压柱塞泵零件:38CrMoAl氮化钢改性件,复合硬化层总深1.2-1.8mm
风电主轴轴承:42CrMo4锻件,心部硬度28-32HRC,硬化层梯度变化≤15HV/0.1mm
航空发动机齿轮:AMS6265高温合金齿轮,渗碳温度930±10℃,层深0.25-0.40mm
工程机械销轴:20MnCr5表面硬化件,有效层深1.0-1.2mm,残留奥氏体<25%
枪械闭锁机构:4140合金钢制件,深层渗碳2.0-2.5mm,表面碳浓度0.8-1.0%
精密模具导柱:SCM440材料,硬化层过渡区斜率≥45°
轨道交通齿轮箱:18CrNiMo7-6渗碳齿轮,弯曲疲劳强度≥850MPa
船用柴油机凸轮:17CrNiMo6材料,碳化物弥散度评级A级
核电阀门阀杆:AISI8620低碳合金钢,晶粒度≥7级
ASTM E3-11 金相试样制备标准规程
ASTM E384-22 材料显微硬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ISO 2639:2022 钢的渗碳硬化层深度测定和验证
ISO 642:1999 钢的硬化层深度基于硬度的测量方法
GB/T 9450-2005 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
GB/T 9451-2005 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 11354-2005 钢铁零件 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GB/T 13298-2015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T 224-2019 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SAE J423 渗碳和碳氮共渗层深度测定方法
DIN 50190-3 硬化层深度测量 第3部分:渗碳与碳氮共渗件
AMS 2759/7 渗碳层深度测定流程标准
全自动显微硬度计:配备克氏压头(Knoop)和维氏压头(Vickers),载荷范围1gf-50kgf,用于硬化层深度曲线绘制
金相显微镜:配置500万像素数码摄像头,物镜放大倍数50×-1000×,具备自动图像分析功能,执行渗碳组织评级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EPMA):束斑直径≤1μm,元素检测范围B-U,用于碳浓度梯度测绘
X射线应力分析仪:Ψ角测量范围±45°,Cr-Kα辐射源,检测渗碳件表面残余应力分布
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最大扭矩500Nm,转速3000rpm,测定渗碳件疲劳极限
全谱直读光谱仪:波长范围165-800nm,碳元素检测精度±0.003%,用于基体材料成分验证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Z轴分辨率0.01μm,3D形貌重建功能,分析表面碳化物分布特征
高频疲劳试验机:载荷频率100Hz,动态载荷±100kN,执行齿轮接触疲劳测试
箱式气氛保护炉:控温精度±3℃,碳势控制范围0.2-1.5%C,用于工艺验证试样制备
磨削烧伤检测仪:巴克豪森噪声分析法,频率范围1-1000kHz,检出层深0.1mm内组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