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表面回弹值测定:使用回弹仪垂直冲击混凝土表面,记录回弹锤反弹距离与初始长度的百分比值,标准检测范围16-60(R值)。
碳化深度测量:采用酚酞酒精溶液显色法测定二氧化碳侵蚀深度,测量精度需达0.25mm。
测区强度换算:根据JGJ/T 23规程,将回弹值经角度修正、浇筑面修正后换算为强度值,推定精度±15%。
角度修正系数:依据回弹仪轴线与水平方向夹角(-90°至+90°)进行梯度修正,修正系数范围0.78-1.22。
浇筑面修正系数:区分混凝土测试面为浇筑侧面、底面或顶面,修正值范围0.86-1.14。
泵送混凝土修正:对泵送施工构件按碳化深度分级修正,最大修正量达+8.0MPa。
测区布置验证:每个构件布置10个测区,单个测区面积0.04㎡且测点间距≥20mm。
异常数据处理:依据Grubbs准则剔除离散值,单次回弹值允许波动范围±6(R值)。
温度影响修正:环境温度超出5-35℃范围时,按每10℃梯度实施±1(R值)修正。
强度推定区间:采用数理统计法计算强度推定值,保证95%概率强度不低于特征值。
匀质性评价:通过变异系数判定构件强度离散程度,Cv≤15%为合格标准。
历史强度追溯:结合碳化深度与强度衰退模型推算原始强度,时间跨度支持≥50年。
普通强度混凝土:适用于C15-C60强度等级的结构实体检测,构件龄期14-1000天。
预制混凝土构件:涵盖预制梁、叠合板、楼梯等工业化产品出厂强度验证。
道路桥梁工程:桥墩、箱梁、路面等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水工结构、设备基础等截面厚度≥1m构件的表层强度评估。
既有建筑结构:房屋梁柱、楼板等承重构件的安全性鉴定。
喷射混凝土:隧道初衬、边坡支护等工程的质量验收检测。
轻骨料混凝土:密度等级≤1950kg/m³的陶粒混凝土强度推定。
高温损伤混凝土:火灾后结构表面强度损失评估。
冻融循环区域:寒冷地区冻融损伤构件的耐久性诊断。
修补加固层:聚合物砂浆、水泥基灌浆料等修补材料粘结强度验证。
特种混凝土:涵盖纤维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新型材料。
历史建筑:砖石结构内混凝土构件的无损强度评估。
依据JGJ/T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进行主控检测
参照GB/T 50344-2019《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设定测区布置原则
执行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强度等级对照要求
采用ISO 1920-7:2004《混凝土试验 第7部分:硬化混凝土密度》辅助验证
ASTM C805/C805M-18《硬化混凝土回弹数试验方法》国际对标
EN 12504-2:2012《混凝土结构试验 第2部分:无损检测-回弹数》欧盟规范
JIS A 1155:2018《混凝土回弹锤试验方法》东亚地区适用标准
GB/T 50784-2013《混凝土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综合指导
DBJ/T 15-86-2012《回弹法检测泵送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专项补充
CECS 02:2020《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联合检测依据
数显回弹仪:配备2.207J冲击能量的弹簧驱动系统,分辨率0.1(R值),具备自动角度补偿功能完成基础回弹值采集。
碳化深度测量装置:包含电钻取孔工具、吹尘设备及专用游标卡尺,量程0-10mm,精度±0.05mm实现侵蚀层精确测定。
无线数据传输终端:支持蓝牙5.0通讯协议,实时传输现场检测数据至分析平台,存储容量≥10000组测试记录。
温湿度综合记录仪:监测范围-30℃至+80℃,湿度10-95%RH,自动记录环境参数用于检测修正。
测距定位系统:集成激光测距(量程50m)与角度传感器(精度0.1°),确保测区布置符合标准间距要求。
混凝土磨平机:配备金刚石磨盘处理不平整表面,转速可调范围0-3000rpm,满足检测前表面处理规范。
强度智能分析仪:内嵌16种强度换算曲线,支持GB/T 50081、JGJ 55等标准模型,自动生成检测报告。
超声波耦合剂:专用高分子凝胶材料,声阻抗匹配值1.5-2.0MRayl,保障综合法检测精度。
数码显微观测仪:200倍高清镜头配合LED环形光源,辅助碳化界面判读。
冲击能量校准装置:落锤式量能计测量范围1-10J,定期验证回弹仪冲击能量偏差≤±0.04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