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划格法附着力:依据标准切割涂层网格,评估涂层脱落比例。参数:切割间距1/2/3mm,刀具刃角30°,载荷0-3N,剥离等级0-5级。
划X法附着力:采用60°夹角交叉切割,测量剥离区域。参数:切割长度40mm,刀头压力10N±0.5N,失效面积百分比计量。
拉开法附着力:测量垂直分离涂层与基材的最大拉力。参数:测试速度1mm/min,粘接剂固化时间24h,拉伸强度范围0-50MPa,精度±0.1MPa。
扭开法附着力:通过扭矩作用测定涂层抗旋转剥离强度。参数:扭矩范围0-10N·m,转速5r/min,接触面积20mm²。
胶带剥离法:定量分析涂层被标准胶带剥离的状态。参数:胶带宽度18mm,剥离角度180°,剥离速度300mm/min,残留涂层率评估。
压痕附着力:采用洛氏硬度计测定涂层受压后的剥离情况。参数:压头载荷150kg,保持时间15s,压痕周边裂纹等级评估。
冲击附着力:落球冲击后评估涂层剥离面积。参数:钢球直径15.87mm,冲击高度0-100cm,能量范围0-50J。
弯曲附着力:测定涂层在基材弯曲时的抗开裂性能。参数:轴棒直径1-50mm,弯曲角度0-180°,开裂长度测量精度0.1mm。
环境老化后附着力:湿热/盐雾预处理后复测附着力。参数:温度40℃±2℃,湿度95%RH,周期7-56天,附着力衰减率计量。
高温附着力:评估涂层在热负荷下的结合稳定性。参数:温度范围25-300℃,升温速率5℃/min,恒温时间2h。
水煮附着力:沸水浸泡后测定涂层结合力变化。参数:水温100℃±2℃,浸泡时长0-24h,剥离强度保留率测试。
金属基材涂层:涵盖钢结构防腐涂层、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等,评估重防腐体系结合力。
塑料表面涂层:包括ABS/PC注塑件UV涂层、汽车内饰IMD薄膜等,检测极性材料界面结合性。
汽车零部件:车身电泳涂层、轮毂粉末涂层等,验证机械振动环境下的粘附耐久性。
船舶防护涂层:压载舱环氧涂层、船体防污漆等,考核高盐雾环境附着力衰减。
航空航天涂层:发动机耐高温涂层、蒙皮聚氨酯面漆等,检测极端温变工况结合性能。
电子元器件涂层:电路板三防漆、芯片封装涂层等,评估微型化器件的结合可靠性。
建筑装饰涂层:幕墙氟碳涂层、混凝土防水涂料等,测试紫外老化后附着力变化。
工业设备涂层:反应釜搪瓷衬里、管道环氧煤沥青等,验证化学介质侵蚀后的结合强度。
医疗器械涂层:植入器械羟基磷灰石涂层、手术刀抗菌涂层等,检测生物相容性界面稳定性。
新能源涂层:光伏背板氟膜、电池电极涂层等,考核电化学环境下的粘附失效阈值。
包装印刷涂层:食品罐内壁环氧涂层、彩印过油涂层等,测试柔性基材的弯曲附着力。
ASTM D3359:划格法与划X法的标准实施规程,定义0B-5B六级评价体系。
ISO 2409:规定涂层网格切割刀具参数及剥离胶带技术规范。
ASTM D4541:液压式拉开法测试规程,明确粘接柱直径20mm±1mm要求。
GB/T 5210:中国国家标准规定涂层与基材拉开强度测定方法。
ISO 4624:国际拉开法测试标准,定义破坏类型(粘附失效/内聚失效)判定准则。
ASTM D2197:旋转粘度计法测定扭矩附着力的标准方法。
GB/T 9286:等效采用ISO 2409的划格法国家标准。
JIS K5600:日本工业标准规定的冲击附着力测试方法。
GB/T 1731:中国弯曲附着力测试标准,规定轴棒直径梯度序列。
ASTM D7234:非破坏性拉脱测试标准,适用现场检测。
自动划格测试仪:集成压力控制切割系统,精度0.1N,实现六向同步切割,符合ISO 2409间距公差±0.1mm。
液压拉开试验机:配备50kN传感器,支持0.001-50MPa量程,自动记录应力-位移曲线,执行ASTM D4541标准。
多功能附着力测试台:集成划格、压痕、弯曲模块,弯曲半径调节范围1-50mm,满足GB/T 1731多维度测试要求。
环境模拟试验箱:温度范围-70℃~300℃,湿度控制精度±2%RH,实现ISO 2812标准的水煮/冷凝循环测试。
数字扭矩测试仪:量程0-20N·m,分辨率0.001N·m,配置三爪夹具执行ASTM D2197扭开法试验。
冲击附着力测试仪:落球导向精度±0.5°,钢球释放高度可调0-150cm,能量标定符合JIS K5600规范。
涂层测厚仪:采用磁性/涡流双原理,测量范围0-2000μm,精度±1μm,保障附着力测试前基材处理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