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
氧化镧纯度、稀土杂质总量、非稀土杂质总量、氧化铈含量、氧化镨含量、氧化钕含量、氧化钐含量、氧化铕含量、氧化钆含量、氧化铽含量、氧化镝含量、铁含量、钙含量、硅含量、铝含量、钠含量、钾含量、氯离子含量、硫酸根含量、灼烧减量、比表面积、粒度分布(D50)、松装密度、振实密度、晶型结构分析、热稳定性测试、溶解性试验、放射性核素筛查、重金属迁移量(Pb/Cd/Cr/Hg)、表面形貌表征
检测范围
稀土抛光粉、光学玻璃预制体、陶瓷介质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X射线增感屏荧光粉、磁致冷合金原料、石油裂化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储氧材料、高温超导薄膜靶材、激光晶体生长原料、压电陶瓷添加剂、核反应堆控制棒材料、工业废水处理吸附剂、半导体溅射靶材前驱体、医用造影剂中间体、镍氢电池储氢合金粉体、热障涂层原料粉体、荧光探针纳米颗粒前驱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工业窑炉耐高温涂料基料
检测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通过测量样品受激发产生的特征X射线进行元素定量分析,适用于主量元素快速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利用高温等离子体激发样品中的金属元素产生特征光谱,可同时测定多种痕量稀土杂质。
离子色谱法(IC):采用色谱柱分离技术测定阴离子(Cl⁻/SO₄⁻等)含量,配备电导检测器实现ppb级灵敏度。
激光粒度分析法:基于米氏散射理论测量颗粒尺寸分布特征,需配合超声分散保证测试准确性。
热重-差热联用法(TG-DTA):同步监测样品质量变化与热效应曲线,用于灼烧减量及热稳定性分析。
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BET):通过氮气吸附等温线计算比表面积参数,评估材料表面活性。
检测标准
GB/T18115.1-2020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稀土总量的测定GB/T12690.3-2015稀土金属及其氧化物中非稀土杂质化学分析方法第3部分:灼烧减量的测定ISO14707:2015表面化学分析-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法通则ASTMC968-19稀土氧化物中杂质含量的标准测试方法JISK0138:2016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通则GB/T20127.7-2018金属材料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方法第7部分:稀土杂质的测定ISO13320:2020粒度分析-激光衍射法GB/T19587-2017气体吸附BET法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DIN51006:2005热重分析法(TG)通则EJ/T20087-2014核级稀土氧化物中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
检测仪器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配备Rh靶X光管和五晶体分光系统,实现0.01%级主成分分析精度。
全谱直读ICP光谱仪:配置中阶梯光栅与CID检测器阵列,支持0.1ppm级多元素同步测定。
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搭配能谱仪(EDS)实现微区成分分析与表面形貌观察。
同步热分析仪(STA):集成TG-DSC模块同步获取质量变化与热流信号。
激光粒度分析仪:采用湿法分散模块与Mie理论计算模型保证亚微米级测量精度。
比表面及孔隙度分析仪:配置多站脱气系统与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实现0.01m/g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