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蛋白质摩尔消光系数(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 ε)是表征蛋白质在特定波长下吸光能力的重要参数,其数值与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尤其是色氨酸、酪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含量)以及溶液环境(如pH、离子强度)密切相关。通过测定ε值,研究者能够快速计算溶液中蛋白质的浓度,并评估其纯度与结构稳定性。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 Spectroscopy)是测定ε值的经典方法,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且无需复杂前处理,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药物研发领域。
蛋白质摩尔消光系数测定的应用场景主要包括以下领域:
蛋白质浓度测定 基于比尔-朗伯定律(A = ε·c·l),通过已知ε值和吸光度(A)计算浓度(c),其中l为光程长度。此方法适用于高纯度蛋白样本的快速定量。
蛋白质纯度评估 通过测定样品在280 nm(A280)和260 nm(A260)处的吸光度比值(A280/A260),判断是否存在核酸污染。纯蛋白的A280/A260应大于1.8。
结构表征 某些蛋白质的ε值会因构象变化(如变性、聚集)而改变,通过监测ε值可间接评估其结构完整性。
稳定性研究 在高温、极端pH或氧化条件下,ε值的动态变化可反映蛋白质的稳定性与降解程度。
相互作用分析 当蛋白质与其他分子(如配体、抑制剂)结合时,ε值可能发生偏移,用于研究分子间结合特性。
ISO 21572:2019 Foodstuffs—Determination of proteins—Molecular absorption methods 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蛋白质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流程,适用于谷物、乳制品等样本。
USP 〈1052〉 Biotechnology-Derived Articles—Protein Determination 美国药典通则,涵盖重组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的定量分析方法。
ASTM E275-08(2022) Standard Practice for Describing and Measuring Performance of Ultraviolet-Visible-Near Infrared Spectrophotometers 提供紫外分光光度仪的性能验证方法,确保检测结果可靠性。
Bradford法(ASTM E2529-06) 一种基于染料结合的比色法,适用于复杂基质中蛋白质的定量。
样品制备:
仪器校准:
吸光度测量:
ε值计算: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如Thermo Scientific NanoDrop、Agilent Cary 60)
荧光分光光度计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联用紫外检测器
微孔板读数仪
蛋白质摩尔消光系数测定作为基础分析手段,在科研与工业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检测方法(如基于纳米材料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正在逐步提升检测的灵敏度与自动化水平。未来,结合人工智能算法的数据处理系统有望进一步优化ε值的预测与实验验证流程,为蛋白质科学研究提供更高效的支持。
GB/T 38477-2020 基因表达的测定 蛋白印迹法
GB 7300.601-2020 饲料添加剂 第6部分:非蛋白氮 尿素
GB/T 38578-2020 水产源致敏性蛋白快速检测 毛细管电泳法
GB/T 38172-2019 蛋白A亲和层析介质
GB/T 38163-2019 常见过敏蛋白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T 38086-2019 生物样品中金属硫蛋白含量的测定<
紫外-可见光谱光度计、纳米滴光度计、BCA蛋白质定量试剂盒、Bradford试剂、Lowry试剂、氨基酸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荧光光谱仪、动态光散射(DLS)、静态光散射(SLS)仪器、超微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恒温箱(、离心机、移液枪和移液管、紫外防护设备、标准品和校准设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