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项目
铝合金检测体系包含六大核心模块:化学成分分析验证元素配比符合性;力学性能测试评估抗拉强度与延伸率;金相组织检验观测晶粒尺寸与相分布;尺寸精度测量保障加工公差;表面质量检查识别裂纹与氧化缺陷;耐腐蚀试验模拟环境耐受能力。其中化学成分需覆盖硅、镁、铜等13种主量元素及5类痕量杂质元素检测。
检测范围
检测对象涵盖变形铝合金(1xxx-8xxx系)、铸造铝合金(ZL系列)及新型铝基复合材料。具体包括厚度0.2-150mm的轧制板材、结构型材、精密铸件以及焊接接头区域。应用领域涉及航空航天蒙皮材料、汽车车身结构件、轨道交通承重构件及电子散热器件等特种工况场景。
检测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采用GB/T 20975系列标准规定的高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配合火花直读光谱仪进行快速筛查。力学性能测试依据GB/T 228.1实施室温拉伸试验,维氏硬度按GB/T 4340.1执行五点法测量。金相制样严格遵循ASTM E3标准进行机械抛光与凯勒试剂腐蚀,使用蔡司Axio Imager显微镜完成100-1000倍组织观测。
检测仪器
检测流程
确定测试对象与安排: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安排;
制定验证实验方案:与委托方确认与协商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详情,确定费用,并按约定支付;
进行实验测试:按实验方案进行试验测试,记录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数据分析与报告:分析试验数据,并进行归纳,撰写并审核测试报告,出具符合要求的测试报告,并及时反馈测试结果给委托方。
检测项目
铝合金检测体系包含六大核心模块:化学成分分析验证元素配比符合性;力学
性能测试评估抗拉
强度与延伸率;金相组织检验观测晶粒尺寸与相分布;尺寸精度测量保障加工公差;表面质量检查识别裂纹与氧化缺陷;耐腐蚀试验模拟环境耐受能力。其中化学成分需覆盖硅、镁、铜等13种主量元素及5类痕量杂质元素检测。
检测范围
检测对象涵盖变形铝合金(1xxx-8xxx系)、铸造铝合金(ZL系列)及新型铝基复合材料。具体包括厚度0.2-150mm的轧制板材、结构型材、精密铸件以及焊接接头区域。应用领域涉及航空航天蒙皮材料、汽车车身结构件、轨道交通承重构件及电子散热器件等特种工况场景。
检测方法
化学成分分析采用GB/T 20975系列标准规定的高频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配合火花直读光谱仪进行快速筛查。力学性能测试依据GB/T 228.1实施室温拉伸试验,维氏硬度按GB/T 4340.1执行五点法测量。金相制样严格遵循ASTM E3标准进行机械抛光与凯勒试剂腐蚀,使用蔡司Axio Imager显微镜完成100-1000倍组织观测。
检测仪器
检测流程
确定测试对象与安排: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安排;
制定验证实验方案:与委托方确认与协商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详情,确定费用,并按约定支付;
进行实验测试:按实验方案进行试验测试,记录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数据分析与报告:分析试验数据,并进行归纳,撰写并审核测试报告,出具符合要求的测试报告,并及时反馈测试结果给委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