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硫元素作为煤炭中常见的有害成分之一,其含量直接影响煤炭的利用效率和环境排放特性。在工业生产中,硫的存在不仅会降低燃烧效率,还会导致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加剧大气污染和酸雨形成。因此,精准测定煤炭中的硫含量对于优化能源利用、满足环保要求具有重要意义。GB/T 15224《煤炭质量分级》作为我国煤炭质量评价的核心标准之一,虽然未直接规定硫含量的具体检测方法,但为硫分分级提供了科学依据,其配套的检测技术需结合其他专项标准共同实施。本文将系统阐述煤炭硫含量检测的关键技术体系。
硫含量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炭开采、储运、加工及利用的全产业链环节。具体场景包括:
检测对象涵盖褐煤、烟煤、无烟煤等全品类煤炭产品,以及煤矸石、煤泥等伴生物质,检测样品形态包括原煤、商品煤及制备分析煤样。
全硫(St)检测 全硫指煤炭中各类硫分的总和,包括无机硫(硫酸盐硫、硫铁矿硫)和有机硫。其含量直接决定煤炭的环保等级,检测方法需具备高精度和重复性。国标规定全硫检测误差需控制在±0.05%以内。
形态硫分析 通过化学物相分析区分硫的赋存形态:
形态分析对选煤工艺优化和燃烧脱硫剂选择具有指导价值,例如硫铁矿硫可通过物理分选去除,而有机硫需采用化学脱除技术。
GB/T 214-2007《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规定艾士卡法、库仑滴定法、高温燃烧中和法三种经典方法,其中艾士卡法作为仲裁方法,检测下限达0.01%。
GB/T 19227-2003《煤中硫的测定方法 红外光谱法》 采用高温燃烧-红外检测技术,实现全硫的快速测定,单样分析时间缩短至5分钟,适用于大批量检测。
GB/T 15224.2-2021《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硫分》 建立硫分分级标准:低硫煤(St,d≤0.50%)、中硫煤(0.50%<St,d≤1.50%)、高硫煤(St,d>1.50%),为煤炭资源分类利用提供依据。
随着检测需求的变化,硫含量检测技术呈现三大发展方向:
通过持续完善检测标准体系、创新分析方法,我国煤炭硫含量检测技术已形成覆盖实验室分析、现场快检、在线监测的完整解决方案,为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未来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实施,检测技术将向更高灵敏度、更强抗干扰能力和更智能化的方向持续演进。
GB/T 15224.2-2010 煤炭质量分级 第2部分:硫分
GB/T 15224.3-2010 煤炭质量分级 第3部分:发热量
GB/T 15224.1-2018 煤炭质量分级 第1部分:灰分
GB/T 18916.34-2018 取水定额 第34部分:煤炭直接液化
GB/T 34231-2017 煤炭燃烧残余物烧失量测定方法
GB/T 33690-2017 煤炭液化反应性的高压釜试验
1、客户在线或来电咨询,向研究所提出检测需求,简述样品信息。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样品递送流程,上门取样/送样/邮寄样品。
3、工程师实验小组,对样品进行一个初步的检测,获取样品的特性以及相关指标。
4、工程师根据客户的需求,根据多年的研发检测经验,定制完整的试验方案。
5、对样品进行实验,得到相关实验结果数据,整理实验数据,出具实验报告。
提示:酸性大气试验过程中,客户可以随时与实验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