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强制放电试验测试

强制放电试验测试

强制放电试验测试主要测试评估原电池或可再充电电池承受强制放电状况的能力。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作为拥有CMA资质的综合型科研检测单位,能够参考标准中的强制放电试验方法对动力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等样品的进行检验测试,并出具相关测试报告。.

强制放电试验测试技术解析与应用

简介

强制放电试验是电池及储能系统性能评估与安全性验证的关键测试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模拟电池在极端工况下的放电行为,评估其容量稳定性、电压恢复能力及潜在安全风险。随着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储能器件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工业储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强制放电试验在产品质量控制、安全认证及研发优化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该测试通过人为干预电池的放电过程,使其在超过常规截止电压或特定环境条件下持续放电,从而揭示电池在非正常使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和失效模式。

适用检测范围

强制放电试验主要面向以下几类场景:

  1. 锂离子电池及电芯: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消费类电池(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池)等,验证其在过放电状态下的容量衰减、热失控风险及寿命变化。
  2. 储能系统集成验证:针对储能集装箱、户用储能设备等,评估系统在异常放电工况下的整体稳定性与保护机制有效性。
  3. 电动汽车与电动工具:测试电池包或模组在强制放电下的电压一致性、热管理性能及安全防护能力。
  4. 研发与工艺改进:为新型电池材料(如固态电解质、高镍正极)的过放电耐受性提供数据支持,优化电池管理系统(BMS)算法。

检测项目及简介

  1. 过放电容量测试 通过强制将电池放电至远低于制造商规定的截止电压(例如锂离子电池放电至0V),测量其容量损失率及循环寿命衰减情况。此项目可评估电池深度放电后的可逆性损伤程度。

  2. 电压恢复能力测试 在强制放电后静置电池,监测其电压是否能够部分恢复。电压恢复特性直接影响电池在过放电后的再利用可能性,尤其适用于备用电源类产品。

  3. 热特性与安全性能测试 记录强制放电过程中电池表面温度变化、形变量及是否发生漏液、冒烟、起火等现象。此项目是评估电池安全性的核心指标。

  4. 内阻与极化分析 通过对比正常放电与强制放电后的内阻变化,分析电池内部材料(如SEI膜、电极结构)的劣化程度,为失效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检测参考标准

强制放电试验需遵循国内外通用标准,确保测试结果的权威性与可比性:

  • IEC 62133:2012 《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质的蓄电池和蓄电池组——便携式密封蓄电池和蓄电池组的安全要求》 规定了便携式锂离子电池的强制放电测试条件及合格判定准则。
  • GB/T 31485-2015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明确动力电池过放电测试的电压阈值、环境温度及终止条件。
  • UL 1642:2020 《锂电池标准》 针对消费类电池的强制放电测试流程及安全评估方法。
  • UN 38.3 《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试验和标准手册》 涵盖运输过程中锂电池强制放电的安全验证要求。

检测方法及仪器

  1. 测试流程

    • 预处理:将电池按标准要求充满电并静置至开路电压稳定。
    • 强制放电阶段:以恒定电流或功率将电池放电至目标电压(如0V),期间持续监控电压、电流、温度等参数。
    • 恢复观测:放电结束后静置1~24小时,记录电压回升情况及外观变化。
    • 循环测试(可选):重复充放电以评估容量衰减趋势。
  2. 核心仪器设备

    • 充放电测试系统:支持高精度恒流/恒压控制的设备(如Arbin BT-5HC),可编程设置放电截止条件。
    • 高精度电压/电流检测模块:用于实时采集毫伏级电压波动及微安级电流变化(如Keysight 34972A)。
    • 环境试验箱:提供-40℃至85℃温控环境,模拟极端温度下的放电行为(如ESPEC PL-3)。
    • 热成像仪与形变传感器:监测电池表面温度分布及壳体膨胀情况(如FLIR T540)。
    • 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集成测试曲线绘制、异常报警及报告生成功能(如Neware NAS)。
  3. 关键参数控制

    • 放电速率(C-rate):根据电池容量选择0.2C、1C等不同倍率。
    • 截止条件:电压(如0V)、时间(如持续放电至容量完全释放)双重保护机制。
    • 环境湿度:通常控制在20%~80% RH,避免冷凝水影响测试。

总结

强制放电试验通过模拟电池的极限使用场景,为产品设计改进、安全认证及用户手册中的使用警告提供科学依据。随着电池能量密度提升与应用场景复杂化,该测试将进一步结合多物理场仿真(如COMSOL)、人工智能预测等前沿技术,实现从被动检测向主动风险预警的转变。未来,标准化测试方法与创新性评价体系的融合,将成为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

 

检测标准

GB/T 42287-2022 高电压试验技术 电磁和声学法测量局部放电

GB/T 42161-2022 磷酸铁锂电化学性能测试首次放电比容量及首次充放电效率测试方法

GB 38031-2020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GB/T 7403.1-2018 牵引用铅酸蓄电池 第1部分:技术条件

GB/T 36972-2018 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

GB/T

检测流程

检测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遵循严谨的流程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我们确认并指定测试对象进行初步检查,对于需要采样的测试,我们会确认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的具体安排。

接下来,我们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和协商,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以确保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然后,双方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的内容、标准、报告格式等细节,并确认测试费用并按照约定进行支付。在试验测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