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电迁移(Electromigration, EM)是金属导体在电流作用下因原子定向扩散而引发的材料质量迁移现象,常导致导体内部空洞或晶须生长,进而引发器件开路或短路失效。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电流密度显著升高,电迁移已成为影响电子器件可靠性的核心问题之一。电迁移测试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条件,评估材料与结构的抗电迁移能力,为工艺优化和寿命预测提供数据支撑。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制造、微电子封装、新能源材料等领域。
电迁移测试主要适用于以下场景:
电迁移测试需遵循国际通用标准,确保数据可比性与权威性:
恒流/恒压加速实验 方法:在高温(通常125-250℃)和高电流密度(1×10⁵~1×10⁶ A/cm²)下进行加速测试,通过缩短实验周期模拟长期使用效果。 仪器:高精度直流电源(如Keysight B2912B)、温控探针台(Cascade Summit 12000)、实时电阻监测系统。
原位观测法 方法:结合聚焦离子束(FIB)与SEM,实时观察电迁移过程中空洞形成与扩散路径演变。 仪器:双束电镜系统(如Thermo Fisher Helios G4)、纳米操纵探针(Kleindiek MM3A)。
温度循环电迁移测试 方法:引入温度梯度(ΔT=50-100℃),模拟器件开关机时的热应力与电流冲击耦合效应。 仪器:快速温变试验箱(Espec TSE-11-A)、多通道数据采集卡(National Instruments PXIe-6341)。
多物理场仿真分析 方法:基于有限元软件(COMSOL或ANSYS)建立电-热-力多场耦合模型,预测电迁移敏感区域。 工具:仿真工作站(配置多核CPU与GPU加速卡)、材料数据库(包含扩散系数、杨氏模量等参数)。
随着三维封装与先进制程的普及,电迁移测试面临以下挑战与创新方向:
电迁移测试作为电子器件可靠性评估的关键技术,其检测方法、标准体系与仪器设备持续迭代升级。未来,随着新材料(如钴互连、石墨烯导电层)与新结构(如纳米线、三维集成)的应用,电迁移研究将进一步推动微电子行业向高密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JEDEC JESD61A-2007 等温线的电迁移测试程序
JEDEC JESD202-2006 在恒定电流和温度压力下互连的电迁移故障时间分配辨别方法
ASTM F1260M-96 估计集成电路金属化电迁移失效时间中值和西格玛的标准试验方法[米制]
ASTM F1260M-1996(2003 集成电路金属喷镀总量和电迁移中值失效时间的评定标准试验方法(米制单位)
ASTM F1259M-96 检测金属化
确定测试对象与安排:确认测试对象并进行初步检查,确定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安排;
制定验证实验方案:与委托方确认与协商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签署委托书: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详情,确定费用,并按约定支付;
进行实验测试:按实验方案进行试验测试,记录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
数据分析与报告:分析试验数据,并进行归纳,撰写并审核测试报告,出具符合要求的测试报告,并及时反馈测试结果给委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