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发热内衣检测

发热内衣检测

发热内衣检测有做哪些项目的测试?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能够参考标准规范中的试验方法,对发热性能测试、燃烧性能检测、尺寸稳定性检测、耐磨性检测、耐洗性检测等发热内衣检测项目进行检验测试,检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自发热内衣、远红外发热内衣、碳纤维发热内衣、银纤维发热内衣等,并在7-15个工作日内出具相关测试报告。.

发热内衣检测技术解析与应用

简介

近年来,随着功能性纺织品的市场需求增长,发热内衣凭借其“主动发热”“蓄热保暖”等特性,逐渐成为冬季服装领域的明星产品。然而,市场上产品良莠不齐,部分商家夸大宣传,导致消费者对发热内衣的实际性能存疑。为规范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针对发热内衣的检测技术应运而生。通过科学的检测手段,可客观评估产品的发热效果、耐久性及安全性,为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推动行业技术创新与标准完善。

发热内衣检测的适用范围

发热内衣检测适用于以下场景:

  1. 产品研发与生产:企业需通过检测验证新产品的发热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2. 质量监督抽查:市场监管部门对流通领域的发热内衣进行抽检,打击虚假宣传行为。
  3. 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三方检测机构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性能验证服务。
  4. 标准符合性认证:企业申请行业认证(如抗菌、发热功能标识)时需提供检测报告。

检测对象包括以远红外纤维、吸湿发热纤维、电热元件等为发热介质的各类内衣产品,涵盖不同材质(如涤纶、腈纶、莫代尔等)与结构(单层、复合层)的设计。

检测项目及简介

  1. 发热性能检测

    • 核心指标:升温值(ΔT)、发热持续时间。
    • 原理:模拟人体皮肤环境(温度、湿度),测试样品在特定条件下的温升能力。例如,吸湿发热型内衣需通过吸湿放热反应提升温度,远红外型则依赖辐射热传递。
    • 意义:直接反映产品的实际发热效果,避免“概念炒作”。
  2. 保温性能检测

    • 方法:通过热阻(CLO值)测试评估内衣的隔热能力。
    • 应用:结合发热性能数据,综合评价产品的综合保暖效果。
  3. 透气性与透湿性检测

    • 目的:确保产品在发热的同时不影响穿着舒适性。
    • 指标:透气率(mm/s)、透湿量(g/m²·24h)。
  4. 耐久性检测

    • 内容:模拟洗涤、摩擦等使用场景,测试发热性能的衰减程度。
    • 关键点:如电热元件内衣需验证水洗后的电路安全性。
  5. 安全性检测

    • 项目:甲醛含量、pH值、重金属残留(如偶氮染料)、远红外辐射安全性(波长范围需符合人体安全标准)。

检测参考标准

  1. 国内标准

    • GB/T 35263-2017《纺织品 远红外性能的检测和评价》:规定远红外发射率及温升测试方法。
    • GB/T 30127-2013《纺织品 吸湿发热性能试验方法》:明确吸湿发热型纺织品的检测流程。
    • 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针对针织类发热内衣的行业标准。
  2. 国际标准

    • ISO 6330:2021《纺织品 家庭洗涤和干燥程序》:指导洗涤后性能测试。
    • AATCC 195-2019《吸湿发热织物热性能测试》:美国纺织化学家协会标准。
  3. 专项标准

    • JIS L 1920:2018(日本工业标准):远红外纺织品发热效率分级方法。

检测方法及相关仪器

  1. 发热性能测试

    • 方法
      • 恒温恒湿箱模拟法:将样品置于温湿度可控的试验箱(如25℃、相对湿度50%),使用热流计或红外热像仪记录表面温度变化。
      • 人体模型法:采用假人模型模拟人体散热,通过传感器测量内衣内层温度变化。
    • 仪器:热成像仪(FLIR系列)、多通道温度记录仪(Agilent 34972A)。
  2. 保温性测试

    • 方法:平板保温仪法(依据GB/T 11048),通过测量样品两侧温差计算热阻值。
    • 仪器:YG606E型纺织品保温性能测试仪。
  3. 透气性测试

    • 方法:压差法(GB/T 5453),通过固定压差下单位时间的空气流量计算透气率。
    • 仪器:YG461E型数字式织物透气量仪。
  4. 耐久性测试

    • 方法
      • 洗涤测试:按ISO 6330标准进行多次机洗,观察性能变化。
      • 摩擦测试:使用马丁代尔耐磨仪(如Nu-Martindale)模拟日常磨损。
    • 仪器:标准缩水率试验机、耐磨试验机。
  5. 安全性检测

    • 方法
      • 化学检测:液相色谱仪(HPLC)分析甲醛、重金属含量。
      • 生物检测:细胞毒性试验评估远红外辐射的生物安全性。

结语

发热内衣检测技术的完善,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科学选购依据,也倒逼企业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未来,随着智能纺织品的发展(如柔性电路集成、相变材料应用),检测标准需持续迭代,以覆盖更多新兴技术场景。同时,推动国际标准互认、建立统一的性能分级体系,将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方向。

 

标准

 

T/CTCA 12-2022 吸光发热针织内衣

FZ/T 73036-2009 吸湿发热针织内衣

T/ZZB 1634-2020 吸湿发热无缝针织内衣

FZ/T 73051-2015 热湿性能针织内衣

MSZ 10987/3-1988 妇女内衣针织内衣

T/GDTEX 26-2022 防辐射内衣

T/CTCA 11-2022 柔软型内衣

GB/T

 

检测试验仪器

 

实验室在进行发热内衣检测时通常需要以下仪器设备:

红外热像仪、燃烧性能测试仪、尺寸测量仪、磨损试验机、洗涤机、保温性能测试仪、透湿性能测试仪、微生物培养箱、电磁辐射测试仪、导电性能测试仪、静电测试仪、紫外线辐射测试仪、腐蚀性测试仪、毛羽出现测试仪、外观质量检验仪、成分分析仪、耐用性测试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