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是纺织品质量检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用于评估纺织品在接触汗液后颜色的稳定性。人体汗液中含有盐分、酸性或碱性成分,这些物质可能对纺织品染料产生溶解、迁移或化学作用,导致衣物褪色或沾染其他织物。色牢度不足的纺织品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因染料迁移引发皮肤敏感等问题。因此,该项测试对服装、家纺等产品的质量控制和消费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主要适用于以下领域:
此外,该测试也广泛用于纺织印染企业的研发环节,帮助优化染料配方和工艺参数。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通常包含以下核心检测项目:
酸碱汗液模拟测试 分别模拟人体在剧烈运动(酸性汗液,pH 5.5)和静息状态(碱性汗液,pH 8.0)下的汗液成分,测试纺织品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
颜色变化评级 使用标准灰卡(如ISO 105-A02)对测试后的样品进行颜色变化等级评定,1级表示严重褪色,5级表示无变化。
沾色程度评估 将测试样品与白色标准贴衬织物贴合,通过汗液作用后观察贴衬织物的沾色情况,评级方法与颜色变化类似。
耐多次汗渍测试 模拟反复汗液接触的场景,评估纺织品在多次洗涤或使用后的色牢度衰减情况。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需遵循国际或国家标准,常见标准包括:
测试流程
汗液配制 根据标准要求,酸性汗液(含组氨酸、氯化钠、磷酸二氢钠)和碱性汗液(含组氨酸、氯化钠、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物)需精确配制,pH值误差控制在±0.1以内。
样品制备 将纺织品裁剪为4×10 cm试样,与标准贴衬织物缝合或叠加,确保充分接触。
汗液浸润 将试样浸泡于汗液中30分钟,浴比通常为1:50,随后用轧液机去除多余液体,保持100%带液率。
恒温加压处理 将试样置于耐汗渍色牢度测试仪中,在(37±2)℃下施加12.5 kPa压力,持续4小时。
干燥与评级 试样在室温下晾干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或目视比色法评估颜色变化和沾色程度。
关键仪器设备
随着纺织品功能化需求增加,耐汗渍色牢度测试面临新挑战:
未来,测试标准或将整合更多实际使用场景(如汗液与防晒霜共同作用),并推动数字化评级替代传统人工目视,进一步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耐汗渍色牢度测试是衡量纺织品质量的关键指标,贯穿于产品研发、生产到质检的全生命周期。通过标准化的测试方法和先进仪器,企业可有效控制产品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随着消费者对安全与环保的关注度提高,该领域的检测技术将持续迭代,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