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面料防紫外线测试

面料防紫外线测试

面料防紫外线测试有哪些参考标准?检测方法有哪些?中析研究所检测中心依据相关检测标准,对包括牛津布、牛仔布、斜纹布、法兰绒等样品的日光紫外线辐照试验、紫外线防护系数、光谱透射比等检验测试,一般7-15个工作日出具报告。.

面料防紫外线性能检测技术解析

简介

随着紫外线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认知加深,防紫外线纺织品逐渐成为户外运动、日常防护的重要选择。面料的紫外线防护性能不仅关系到产品的功能性定位,更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专业的面料防紫外线检测通过量化评估材料对紫外线的阻隔能力,为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该检测体系涵盖了光学性能测试、耐久性验证等多个维度,确保纺织品在不同使用场景下均能达到宣称的防护效果。

检测适用范围

防紫外线检测主要适用于各类具有紫外线阻隔功能的纺织材料及制品,具体包括:

  • 户外功能性服装(防晒衣、冲锋衣、骑行服等)
  • 遮阳用品(太阳伞、遮阳帽、车用遮阳帘)
  • 运动护具(防晒袖套、护颈面罩)
  • 家用纺织品(防紫外线窗帘、沙滩毯)
  • 特殊防护服装(医疗防护服、工业防辐射工装)

检测对象涵盖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等多种结构类型,适用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对于经过防紫外线整理剂处理或采用抗紫外线纤维的纺织品,检测可验证其处理效果及耐久性能。

检测项目及技术要点

1. 紫外线防护系数(UPF)

UPF值反映织物对紫外线辐射的整体阻隔效率,计算方式为未防护皮肤接收辐射量与防护后接收量的比值。UPF50+表示仅有1/50的紫外线可穿透织物,该指标是评判产品防护等级的核心参数。测试需在280-4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全波段扫描。

2. 紫外线透射率

具体测量UVA(315-400nm)和UVB(280-315nm)两个波段的透射率。UVA透射率反映材料对导致皮肤老化的长波紫外线阻隔能力,UVB透射率则关联防晒伤效果。优质防紫外线面料两项指标通常需分别低于5%。

3. 耐洗性能

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水洗过程,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多次洗涤后复测UPF值。该测试验证防紫外线整理的耐久性,要求经50次标准洗涤后UPF值下降不超过30%。特殊用途产品可能需测试耐氯洗、耐海水等专项指标。

4. 耐光色牢度

评估紫外线长期照射对织物防护性能的影响,通过氙灯老化试验模拟户外暴晒环境。测试周期通常设定为相当于自然暴晒6个月的光照剂量,要求防护性能衰减幅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检测标准体系

国际主流标准

  • GB/T 18830-2009《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中国国家标准,规定UPF>40且UVA透射比<5%可标注为防紫外线产品。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试前需进行4小时预调湿处理。

  • AS/NZS 4399:2017《Sun protective clothing-Evalu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澳大利亚/新西兰联合标准,首创UPF分级制度。将防护等级划分为UPF15-50+五个级别,要求测试样本包含不同拉伸状态下的数据。

  • AATCC 183-2020《紫外线穿透性通过织物》 美国纺织化学师协会标准,侧重测试材料的紫外线散射特性。要求使用配备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测试时需控制织物与探测器的距离。

行业专用标准

  • ISO 105-B02:2014《纺织品 色牢度试验 耐人造光色牢度》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耐光性测试方法,通过蓝羊毛标准物比对评估材料抗紫外线老化能力。

  • EN 13758-1:2006《纺织品 太阳紫外线防护性能》 欧洲标准,特别规定婴幼儿纺织品需达到UPF50+级别,且禁止使用光敏性整理剂。

检测方法与仪器设备

分光光度计法

主流检测采用配备紫外光源的分光光度计系统,典型设备包括:

  • Cary 50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190-3300nm,积分球直径150mm,支持动态扫描模式
  • Labsphere UV-2000F织物紫外线分析仪:专为纺织品设计的测试系统,集成样品夹具和自动扫描功能

测试流程

  1. 样品制备:在恒温恒湿箱(温度20±2℃,湿度65±4%)平衡24小时
  2. 仪器校准:使用标准参照板进行基线校正
  3. 光谱扫描:在280-400nm区间以1nm间隔测量透射率
  4. 数据处理:按标准公式计算UPF值,自动生成UVA/UVB透射比

辐射计法

便携式检测采用UV-A/B辐射计(如Solar Light Model 8.0),通过比较遮盖与未遮盖传感器的读数计算防护效果。该方法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但精度相对较低(误差约±15%)。

辅助设备

  • 马丁代尔耐磨试验机:评估材料磨损对防护性能的影响
  • 标准光源箱:提供D65光源进行视觉评估
  • 织物透气性测试仪:验证防护功能与舒适性的平衡

技术发展趋势

新型检测技术逐步引入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分析纤维表面结构,结合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整理剂分布状态。智能纺织品的发展推动动态防护性能检测需求,如光致变色材料的紫外线响应特性测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检测机构能够建立材料参数与防护性能的预测模型,显著提升产品开发效率。

通过系统化的检测体系,企业可精准控制防紫外线纺织品的质量特性,消费者也能获得真实有效的防护保障。随着检测技术的持续进步,未来将实现更高效、更全面的性能评估,推动行业向高标准、高质量发展迈进。

检测标准

GB/T 18830-2009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

SN/T 4665-2016 进出口纺织品 二苯甲酮类防紫外线整理剂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ASTM D6603-2012 防紫外线纺织品标识的标准规格

SN/T 2558.1-2010 进出口功能性纺织品性能检验规范 第1部分:防紫外线性能

SANS 6320-2003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服装面料的测试方法

检测流程

1、通过网站客服或者电话进行测试项目的咨询和交流;

2、寄送或登门采样,证实实验方案的正确性;

3、签订检测委托书并交纳测试费用;

4、进行试验测试;

5、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出具测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