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金属材料的热导率是衡量其导热能力的重要物理参数,直接关系到材料在热管理、能源传输、电子散热等领域的应用性能。例如,在电子设备中,高导热金属可用于散热器设计;在航空航天领域,热导率数据是评估材料耐高温性能的关键指标。通过精确测定金属热导率,可以为材料选型、工艺优化及产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随着工业技术发展,对金属热导率的检测需求日益增长,检测技术的标准化与精细化成为研究热点。
金属热导率检测适用于多种场景:
金属热导率检测的核心项目包括:
金属热导率的检测需遵循以下国际及国家标准:
激光闪射法(LFA) 原理:利用短脉冲激光照射样品表面,通过红外探测器记录背面温升曲线,计算热扩散系数,结合比热容(DSC测定)和密度数据得出热导率。 仪器:德国Netzsch LFA 467系列激光导热仪,温度范围-120~2800°C,支持多种形态样品测试。 优势:非接触式测量,适用于高熔点金属及薄膜材料。
热流计法(稳态法) 原理:在样品两侧施加恒定温差,通过热流传感器测量热流密度,结合样品厚度和温差计算热导率。 仪器:美国TA Instruments DTC-300热导率测试仪,配备高精度恒温控制系统,适用于块体金属的精准测量。 局限性:测试周期长(通常需1~2小时),对样品表面平整度要求高。
瞬态热线法 原理:将金属丝作为热源嵌入样品中,通电后记录热线温升速率,通过数学模型反演热导率。 仪器:瑞典Hot Disk TPS 3500导热分析仪,支持各向异性材料的测试,适用于金属复合材料。
比较法 原理:将待测样品与已知热导率的标准样品置于相同热环境中,通过对比温度分布推算热导率。 仪器:德国Linseis THB系列导热仪,常用于金属板材和棒材的快速比对测试。
当前,金属热导率检测技术正朝着高精度、多场耦合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金属热导率检测技术的进步,不仅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基础研究,更为工业制造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未来,随着检测设备的小型化和标准化程度提升,该技术将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5G通信器件散热等新兴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企业及研究机构需紧跟国际标准动态,优化检测流程,以精准数据驱动材料创新与产业升级。
QJ 1402-1988 金属低温热导率测试方法
DB51/T 2434-2017 材料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的瞬态测量—脉冲法
YS/T 63.3-2016 铝用炭素材料检测方法 第3部分:热导率的测定 比较法
1.在线或电话咨询,沟通测试项目;
2.寄送样品或上门取样,确认实验方案;
3.签署检测委托书,支付测试费用;
4.整理实验数据,出具测试报告;
1、隶属集体所有制单位,拥有CMA资质认证
2、累积有大量国内外标准﹑样本信息及技术资料
3、检测周期更短,检测费用合理,数据严谨准确
4、综合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