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皂苷(Saponin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活性成分,因其水溶液振摇后能产生持久性泡沫而得名。这类化合物由糖链与三萜或甾体类苷元结合而成,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医药、食品、保健品及化妆品等领域应用广泛。例如,人参皂苷、三七皂苷、黄芪皂苷等均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天然产物。
皂苷含量的检测是评估原料品质、产品功效及安全性的核心环节。由于皂苷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且不同来源的皂苷活性差异显著,精准测定其含量对质量控制、工艺优化及产品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皂苷的稳定性易受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pH值)影响,因此需通过标准化的检测方法确保结果的可靠性与重复性。
皂苷含量检测适用于多个领域:
总皂苷含量测定 总皂苷是指样品中所有皂苷类成分的总和,通常通过比色法进行测定。该方法基于皂苷与显色剂(如香草醛-硫酸)反应生成有色物质的特性,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结合标准曲线计算含量。总皂苷检测适用于原料筛选与初步质量控制。
单体皂苷定量分析 针对特定皂苷(如人参皂苷Rb1、Rg1)的定量分析需采用色谱法。通过分离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将混合皂苷分离为单体,再通过检测器(如紫外或质谱)定量。该检测适用于高精度要求的药品研发与标准制定。
皂苷结构鉴定 通过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技术解析皂苷的化学结构,确认其是否为目标活性成分。此项检测多用于新资源开发或成分未知样品的分析。
GB/T 15518-2009《人参制品中人参皂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标准规定了人参及其制品中单体皂苷(如Rb1、Rg1)的检测方法,适用于药品与保健品的质量控制。
GB 5009.XXX-20XX《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总皂苷的测定》 (注:此处需根据最新国标更新标准号)该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总皂苷的分光光度检测方法,适用于大豆、茶叶等食品原料的检测。
《中国药典》2020年版 四部通则 药典中收录了多种皂苷的检测方法,如黄芪甲苷的HPLC-ELS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为药品行业提供权威依据。
ISO 18609:2017《植物源性食品——皂苷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法》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检测方法,适用于进出口贸易中植物原料的皂苷分析。
分光光度法 原理:皂苷与显色剂反应生成有色化合物,在特定波长(如540 nm)下测定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总皂苷含量。 步骤:样品提取→显色反应→吸光度测定→结果计算。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离心机。 特点:操作简便、成本低,但无法区分单体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原理:利用色谱柱分离皂苷单体,通过检测器(如UV、DAD或ELSD)定量分析。 步骤:样品前处理→色谱分离→峰面积积分→外标法或内标法定量。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C18色谱柱)、电子天平、超声波提取仪。 特点: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同时测定多种皂苷。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 原理:结合色谱分离与质谱鉴定,通过分子离子峰和碎片信息确定皂苷结构并定量。 步骤:样品纯化→LC分离→质谱检测→数据分析。 仪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固相萃取装置。 特点:适用于复杂基质样品和高通量检测,但设备成本较高。
薄层色谱法(TLC) 原理:通过薄层板分离皂苷,利用显色剂定位斑点,半定量分析含量。 步骤:点样→展开→显色→比色分析。 仪器:薄层色谱展开槽、紫外灯箱。 特点:快速筛选,但精度较低,多用于实验室初步分析。
皂苷含量检测是连接天然资源开发与产品应用的重要桥梁。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到高分辨质谱技术,检测的灵敏度与准确性显著提升。未来,标准化方法的完善与快速检测设备的开发将进一步推动皂苷在医药、食品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为产业升级与消费者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GB/T 33108-2016 海参及其制品中海参皂苷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2464-2008 大豆皂苷
LY/T 3151-2019 皂荚皂苷
LY/T 3152-2019 无患子皂苷
DB14/T 1506-2017 大豆皂苷的测定方法
NY/T 1842-2010 人参皂苷的测定
DB22/T 1668-2012 人参食品中人参总皂苷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检测流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遵循严谨的流程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我们确认并指定测试对象进行初步检查,对于需要采样的测试,我们会确认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的具体安排。
接下来,我们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确认和协商,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以确保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然后,双方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的内容、标准、报告格式等细节,并确认测试费用并按照约定进行支付。在试验测试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