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赤泥是铝土矿经拜耳法或烧结法生产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因其富含铁氧化物而呈现红褐色。随着全球铝工业的快速发展,赤泥的年排放量已超过1.5亿吨,其大量堆存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赤泥检测旨在通过科学分析其物理化学特性,评估其环境风险并探索资源化利用途径,是实现工业废弃物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关键技术支撑。
化学成分分析 主要检测赤泥中氧化铝(Al₂O₃)、氧化铁(Fe₂O₃)、二氧化硅(SiO₂)、氧化钠(Na₂O)等成分的含量,用于评估其资源化潜力。例如,高Fe₂O₃含量的赤泥可用于制备铁系颜料,而高Al₂O₃含量则适合作为陶瓷原料。
物理性质检测
重金属含量检测 重点分析砷(As)、镉(Cd)、铅(Pb)、铬(Cr)等重金属的总量及形态,判断其环境迁移风险。例如,酸可提取态重金属更易通过雨水淋溶污染土壤。
放射性检测 赤泥中可能富集铀(U)、钍(Th)、镭(Ra)等天然放射性核素,需通过伽马能谱仪测定其活度浓度,确保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要求。
浸出毒性检测 模拟自然条件下赤泥中有害成分的释放量,采用《固体废物 浸出毒性浸出方法》(HJ 557-2010)标准,评估其对地下水的潜在影响。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激光粒度分析
伽马能谱法
毒性浸出实验
赤泥检测技术的系统化应用,不仅为环境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赤泥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了新路径。随着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和仪器灵敏度的提升,未来将更精准地揭示赤泥的复杂特性,推动铝工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通过多学科交叉创新,赤泥有望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城市矿产”,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AQ 2030-2010:尾矿库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DB37/T 3559-2019:公路工程赤泥(拜耳法)路基应用技术规程
GB 50863-2013:尾矿设施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864-2013: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
GB 50986-2014:干法赤泥堆场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 51108-2015:尾矿库在线安全监测系统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1、客户在线或来电咨询,向研究所提出检测需求,简述样品信息。
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样品递送流程,上门取样/送样/邮寄样品。
3、工程师实验小组,对样品进行一个初步的检测,获取样品的特性以及相关指标。
4、工程师根据客户的需求,根据多年的研发检测经验,定制完整的试验方案。
5、对样品进行实验,得到相关实验结果数据,整理实验数据,出具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