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线香作为一种传统燃烧制品,广泛应用于宗教仪式、家居环境净化及个人冥想等领域。其主要成分包括天然香料、植物粘合剂(如楠木粉)、助燃剂及染料等。随着消费者对健康与环保的关注度提升,线香成分的安全性、环保性及燃烧产物的潜在危害性成为行业监管重点。通过科学检测手段分析线香成分,可有效评估其是否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为生产、流通及使用环节提供技术支撑。
线香成分检测适用于以下场景:
天然香料分析 检测目标:檀香、沉香等植物精油含量及纯度。 意义:鉴别是否掺入低价合成香料,保障产品宣称功效的真实性。
合成香料筛查 检测目标:邻苯二甲酸酯类、硝基麝香等人工合成物质。 意义:避免长期吸入导致呼吸系统或内分泌系统损伤。
粘合剂与助燃剂检测 检测目标:木粉(如楠木、柏木)、硝酸盐类助燃剂。 意义:评估燃烧效率及灰烬残留量,控制一氧化碳排放风险。
重金属含量测定 检测目标:铅(Pb)、镉(Cd)、汞(Hg)等有害金属。 意义:防止原料污染或加工过程中金属迁移,降低慢性中毒风险。
燃烧产物分析 检测目标:多环芳烃(PAHs)、甲醛、苯系物等挥发性有机物。 意义:量化燃烧释放的污染物,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安全。
GB/T 26393-2011 《燃香类产品安全通用技术条件》 规范了燃香制品的重金属、燃烧性能及有害物质限量要求。
ISO 17226-3:2020 《空气质量-燃烧产物测定 第3部分:香类制品中多环芳烃的检测》 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的PAHs定量分析方法。
JIS K 5601-5-6:2018 《涂料及类似产品检测方法 第5部分:重金属溶出量测定》 日本工业标准中关于重金属迁移量的测试流程。
EN 16516:2017 《建筑材料及制品释放特性评估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检测》 欧盟标准中适用于香类制品VOC释放量检测的技术规范。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
原子吸收光谱仪(AAS)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联用仪(TGA-DSC)
以多环芳烃(PAHs)检测为例:
线香成分检测是衔接传统工艺与现代安全标准的关键环节。通过标准化检测方法及先进仪器,可系统评估产品的化学安全性与环境友好性,推动行业向规范化、健康化方向发展。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迭代(如高分辨率质谱、人工智能谱图解析),检测效率与精度将进一步提升,为消费者提供更可靠的质量保障。
QB/T 4996-2016 线香
SN/T 3082.11-2012 出口烟花爆竹产品检验规范.第11部分:线香类
气相色谱仪、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仪、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热重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显微镜、pH计、热释光测试仪、烟尘测定仪、烟气分析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