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400-635-0567
空气清新剂作为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消除异味的重要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办公场所、汽车等密闭空间。然而,其成分复杂性与潜在健康风险(如挥发性有机物释放、过敏原残留等)使得质量监管与安全检测成为必要环节。权威检测不仅能验证产品功效,更能保障消费者健康权益。本文系统梳理空气清新剂的检测范围、核心项目、标准依据及技术手段,为行业提供科学参考。
空气清新剂检测覆盖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具体场景包括:
挥发性有机物(VOCs)总量检测
甲醛与苯系物专项检测
微生物抑制效能评估
pH值与氧化稳定性测试
安全性验证
我国已建立完善的空气清新剂检测标准网络,核心标准包括:
GB/T 18883-202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规定VOCs总量限值(0.60mg/m³)及甲醛(0.10mg/m³)、苯(0.11mg/m³)等单项阈值。
QB/T 2761-2018《空气清新剂通用技术条件》 明确产品分类、外观要求、理化性能及微生物指标,规范行业基础要求。
GB 21551.2-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 空气清新剂的特殊要求》 专项规定抗菌率、防霉等级等生物安全参数。
ASTM D6802-2020《空气清新剂挥发性有机物测试标准》 国际通行的密闭舱采样与热脱附-GC/MS联用技术指南。
核心设备清单
技术前沿动态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关注度提升,检测技术呈现三大转型:
建议生产企业建立原料-工艺-成品三级检测体系,优先选用植物源抗菌成分(如茶树精油、柠檬烯),并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定期验证产品合规性,以应对日趋严格的市场监管需求。
QB/T 4956-2016 固体空气清新剂
BS EN 16740-2015 可燃空气清新剂的散发安全性. 使用者安全信息
BS EN 16739-2015 可燃空气清新剂的散发安全性. 建议散发限制试验结果和应用的评价方法
EN 16740-2015 易燃空气清新剂的排放安全性.用户安全信息
EN 16739-2015 易燃空气清新剂的排放安全性.测试结果的评估和推荐的排放限制的应用程序的方法
1.测试对象确定和准备:确认测试对象,进行初步检查和准备工作。对于需要采样的测试,确认样品寄送或上门采样的具体安排。
2.实验方案验证:制定实验方案并与委托方进行确认和协商。验证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确保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3.委托书签订和费用支付:签署委托书,明确测试的内容、标准、报告格式等细节。确认测试费用并按照约定进行支付。
4.试验测试执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试验测试,记录数据并进行必要的控制和调整。确保